(1610~1695) 乳名麟,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清际余姚通德乡(今明伟乡)黄竹浦村人。父黄尊素,因与魏忠贤阉党斗争被逮,死于诏狱。1628年(明崇祯元年)正月,赴京讼冤,至则阉党魁首已被惩治,乃上书请诛同党许显纯、崔应元,会审对证时突出所袖锥刺许逆,击崔氏拔其须,偕遭阉党害者诸家子弟,祭奠诏狱中门,哭声惊动禁中,帝叹为“忠臣孤子”,人称“姚江黄孝子。”同年秋遵父遗命至绍兴问学于刘宗周,越两年乡试未中,遂转向攻读经史诸子百家、律历诸学,学问大进,与弟宗炎、宗会被儒林学子称为“东浙三黄”。1630年于南京加入复社,继入杭州孤山读书社,又于余姚组织梨洲复社。1638年,阉党余孽阮大铖在南京图谋再起,他与无锡顾杲等148复社名士同署名、由吴应箕起草《留都防乱揭》,揭露阮大铖等人罪行。1644年清兵入关,五月南京弘光政权建立,阮大铖为兵部侍郎,编造《蝗蝻录》(诬东林党人为蝗,复社为蝻),逮《留都防乱揭》署名者,遂下狱。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得乘机逃归。同年闰六月清兵破杭州,县人孙嘉绩、熊汝霖起兵余姚抗清,钱肃乐、张苍水等举义于宁波,宗羲偕诸弟变卖家产,集黄竹浦民600人,组织“世忠营”以从,随孙、熊兵驻守钱塘江。1646年(清顺治三年)鲁王监国于绍兴,授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呈所著《监国鲁元年大统历》,得颁行浙东。及江上兵败,清兵下绍兴,率部退至四明山,结寨杖锡寺防守。旋因部下扰民,山寨被毁,清廷通缉,避居化安山。1649年至舟山朝鲁王,授左副都御史,是年冬,奉命与阮美、冯京第乞兵日本,未果而还,遂返家隐居。前后抗清10年,历尽艰难,自云:“自北兵南下,悬书购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围城者一,以谋反告讦者二三,绝气沙墠者一昼夜,其他连染逻哨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濒于十死者矣。”其间始怀疑封建君主制度,萌发民主启蒙思想。1653年(顺治十年)撰《留书》,10年后成《明夷待访录》。1663年(康熙二年)始讲学桐乡语溪、绍兴证人书院等地。1668年受鄞县万泰聘讲学甬上,地址数迁,初为证人讲会,1670年定址城西管江岸万氏墓庄(今白云庄),即甬上证人书院,名士云集,从学者百余人,高足有万斯同等18人。曾登范氏天一阁,系族外登阁第一人,披阅藏书,撰《天一阁藏书记》。1678年力辞博学鸿儒征召。1680年,清廷请他赴京参修《明史》,又以年老多病辞,诏钞他所撰明史论著、史料付史馆,总裁又延请其子百家及弟子万斯同赴京与修《明史》。1694年作《梨洲末命》,又撰《葬制或问》,遗命薄葬,不循流俗。卒后门人私谥文孝,墓在今余姚陆埠镇十五岙化安山,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识渊博,长于史学,对天文、算术、地理、乐律等均有研究,创浙东学派,开清代史学研究风气。其学术思想及浙东学派学说见学派与著述卷。著作70余种、1000余卷,今有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黄宗羲全集》行世,以《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四明山志》等为著。今余姚有故里碑亭、梨洲亭、梨洲文献馆、南雷路,宁波有白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