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1682) 字鲁屿,号舜水,明清际余姚人。早年寄籍松江,师事吴钟峦等。后见国是日非,绝意仕进。崇祯末两举征辟,不就。1644年(清顺治元年),南明福王朱由崧两次诏征授职,亦不受。清兵下浙,奔走各地,联络义军支援四明山寨王翊。1647年至1658年(顺治四年至十五年),数次东渡日本乞兵,图复明室,均未成。途中辗转安南、交趾(均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地,备历艰险。其间南明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也多次诏征授职,俱不受。1659年受郑成功、张煌言邀,返国抗清,败后侨居日本。1663年(康熙二年),被水户藩主德川光国聘为宾师,至水户讲学,向日本学者传讲汉学。1669年,日本初造学宫,他绘画图纸,度量尺寸,指导建造,事后撰《学宫图说》。又制古祭器等,率学生习释奠礼,改定仪注。1672年,指导编纂《大日本史》。于日本讲学20年,介绍中国服制、礼制、官制、学制、农艺等。为学重效用和事功,反对“专在理学研穷”;主张知识应从生活实践中求得。重视史学,以为“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则史近”,与黄宗羲相似。其教育理论除“经世致用”外,具有爱国与睦邻相结合特点,以为国家兴衰与教育兴废相关,其学术思想对当时日本倡导水户学派和后来明治维新均有影响。卒葬日本常陆久慈郡大田乡瑞龙山麓,门人私谥文恭先生,德川光国辑《舜水先生文集》,后日本有《明朱征君集》等多种版本行世。国内今有中华书局版《朱舜水集》、华东师大版《朱氏舜水谈绮》等。留于日本遗物,今存水户彰考馆。今余姚龙泉山有朱舜水先生故里碑亭,1982年5月为纪念他逝世300周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于龙泉山建朱舜水先生纪念碑,江苏松江有朱舜水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