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1402) 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学者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明宁海溪上方(村废,其地今属大佳何乡)人。父方克勤,官济宁知府,后因“空印案”被诬入狱,1376年被杀。孝孺少好学,人称“小韩子”,15岁随父居济宁。及长,师事宋濂,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1382年(洪武十五年)以荐受朱元璋召见,1392年荐授汉中府学教授。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1398年,惠帝朱允坟继位,年号建文,任翰林侍讲,次年迁侍讲学士,值文渊阁,常承命批答百官临朝所奏事,任《太祖实录》、《类要》总裁。不久改为文学博士,主持京考。1401年(建文三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名起兵夺皇位,朝廷所议征讨诏檄,多出其手。又多方策划,以御燕兵。次年燕兵南下破京师(今南京),惠帝自焚死,他被捕下狱,名列“奸党”。朱棣北平起兵南下前,军师姚广孝进言:“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至是朱棣命他进宫草拟登极诏书,孝孺披麻带孝恸哭至,骂不绝,拒草诏,疾书“燕贼篡位”,掷笔于地。朱棣怒,遂以“汝不顾九族乎”相威吓,他答:“便十族奈我何?”终遭磔死。因是罹难lO族(9族加其学生)计873人,入狱谪戍者数千,以致村废,惨烈震惊朝野。孝孺葬于南京聚宝门外山上(今雨花台西侧山麓),死于宁海县城的方氏族人由义士收残骸投入井中,后称义井。其著作当时严禁,门人王稌暗辑为《缑城集》,后文禁渐弛,遂有《逊志斋集》、《秋崖集》行世,其文世称“醇深雄迈”。今宁海跃龙山有方孝孺读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