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在月湖书院参加“会试”
阅读:
时间:2009-02-18
来源:宁波史志网
6月10日《宁波日报》第4版《捐出片片心意》一文在第4段中称:“储建国先生捐献的……另一件文物更珍贵,是10份清朝光绪年间宁波学子在月湖书院、孔子书院、慈湖书院参加会试的试卷”,这与史实大相径庭。
明清两代科举取士逐级考试程序严格,不能逾越。最初一级考试为童试,系郡(州、县、院)试,考取者叫“生员”(俗称秀才);第二级考试为乡试,在省城举行,只有秀才可应试,“中式者为举人,取得会试的资格”;第三级考试为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由礼部主持,会试考取者叫“贡士”,取得殿试资格;第四级考试为殿试(廷试),即皇帝亲自在殿廷主考,考取者称“进士”,其中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有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为儒者讲学之所,由民间私办或当地官吏创建,主持者均为地方名师宿儒,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学为主,兼学史书诗文,以应举取士之需。清时宁波府境内有书院54所(不含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书院),其中府治所在鄞县城区有月湖、甬上证人、育才、辨志、崇实和 山书院等8所。月湖书院本名义田书院,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址今偃月街;同治三年(1864年)知府边葆 进士拨款重修,为官办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办为宁波府师范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宁波师范学校,民国十二年(1923年)并入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前身)。
从上可知,宁波学子不可能在月湖等书院参加“会试”。
又,笔者查阅《浙江通志》、《浙江续通志》、《浙江省教育志》、《宁波市志》、《宁波市教育志》等典籍,在宁波唐至清时的135所书院及全省各府州县的书院名录中,均未见有“孔子书院”,不知何来宁波学子在孔子书院参加会试的试卷?
(原载《宁波史志工作简讯》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