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宁波解放60周年专题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新中国60周年之宁波记忆·解放特刊 蒋家的20多袋大米一粒未动
  • 阅读:
  • 时间:2009-05-25
  • 来源:宁波史志网
  •     秋毫无犯进溪口

      1949年4月25日,已宣告引退在奉化溪口幕后指挥的蒋介石感到大势已去,经宁海县团壖村,在象山港边用竹排摆渡,登上“太康”号军舰仓皇离开。

      此时,四明山游击队根据地嵊(县)新(昌)奉(化)县大岚区奉西乡民主政权在驻地董村及附近各村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大家做好迎接准备。

      1949年5月下旬,解放军已经占领绍兴、嵊县、新昌等地,国民党87军(即长江部队)一个营撤离奉化县城去宁海、象山,准备继续顽抗。

      5月24日凌晨,三野第七兵团第21军第61师从新昌出发,以日行65公里的速度,沿着奉新公路进军,至奉化塔下村,侦悉溪口之敌已逃跑,经整休后步行至溪口。师部暂驻蒋介石故居丰镐房,政治部驻蒋孝先房子,第183团跟随师部驻扎在溪口及附近村子,第182团向东进驻港口,第181团往南向奉化县城进发。

      5月25日下午,181团从溪口往南,经上下周家、何家等村,翻过曰岭,来到外应村。团骑兵连的3名战士先遣到奉化县城侦察后,策马返回外应村报告县城的敌军已逃跑,遂继续行军至北街村,奉化中学和奉化师范200余名师生列队欢迎。当天下午4时许,部队进入县城,在体育场稍作休息,随即安排晚饭和宿营。随之,21军军部进驻奉化县城。奉化宣告解放。

      解放军进溪口的时候,我刚忙完烧饼铺的活儿

      2009年5月19日,“宁波解放日实地探访团”来到了奉化溪口——蒋介石的故乡。

      “当年的解放军进入溪口是怎样一个情形?”看着街两旁崭新矗立的小楼,实地探访团成员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大学生们很想知道当初的情形。

      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周先明老人是溪口本地人,当年解放军进入溪口时他正在镇上。探访团成员一连串的询问,让他陷入了60年前的回忆中。

      周先明老人的父亲当年在溪口唯一的街——武岭街上开着一家大饼油条铺子,周先明在父亲的铺子里帮忙。在老人的印象里,解放军进入溪口时是上午9点多,那时,父亲的铺子刚忙完上午的活儿,溪口镇上的邮递员毛绍国(音)骑着自行车沿着老街通知乡邻:“解放军来了!”尽管毛绍国说:“别怕,没事的!”但镇上的很多老百姓还是很紧张,有的都关了店。周先明的父亲手忙脚乱地收拾大饼油条。周先明的妻子刚好在喂四五个月大的女儿,听说解放军来了,赶忙从后门出来想去柴间躲藏。

      “当时我们在镇子里,报纸看不到,对解放军的情况也不了解,总有些担心和害怕。”老人回忆,当时,街上有些店已经关门了,有一位附近的村民挑了两个粪桶路过,一听邮递员的话,吓得赶紧逃走了,连粪桶也顾不得要了。

      解放军进了城,没有打扰老百姓,驻扎在街上。他们的军装很旧但很整洁,枪支不多,有些人还背着铁锹。进了镇子后,解放军战士就在街沿上坐下,说话也是轻声细语,老百姓观望了许久,发现解放军果然不扰民,也都不害怕了。于是开店的开店,买东西的买东西,基本照旧。

      解放军很客气,讨完水还把水缸挑满

      解放军在进入溪口之前,曾在塔下村做过短暂休整,在这里,还作了动员报告,师首长遵照毛泽东给三野的电报指示精神,向指战员们说明解放溪口、奉化的意义,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入城守则》,要求战士们保护好溪口的一草一木。

      塔下村离溪口镇大约十多公里的路程,“宁波解放日实地探访团”到达塔下村正值下午1时。60年过去了,能对当时情景有印象的,起码也应该是70多岁的老人了。

      曹云庆老人回忆,他当年只有12岁,只记得是天刚蒙蒙亮时,听到路上有“嚓嚓”大部队走路的声音,“那时候还不知道解放军,就晓得应该是部队,还以为是国民党的部队。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好奇的人们偷偷向外张望,在部队最前方的是3匹马,大约是先遣部队。然后陆续看到穿着旧军装的士兵,每个人都背着行李、米袋,工兵模样的还背着铁锹,很少人有武器。

      他们来到塔下村后,也不打扰老百姓,就在各家门前整齐又肃穆地坐着。来的人很多,几乎塔下村每户百姓家门前都有解放军。他们很客气,敲门向老百姓讨水喝,喝完了还把水缸挑满。

      “解放军和国民党俘虏兵不一样。第一批来的是解放军,他们会敲门但不进去,就在门口合衣而卧,而俘虏兵就会进门让百姓把床让给他们睡。”几位老人都对这个细节记忆深刻。

      曹云庆还记得,解放军向自己母亲买了一头猪,当天晚上杀了。“付的钱是解放区的纸币,后来流通了,大约值50元。家里人陆续用它买盐用完了。如果放到现在,估计蛮值钱了。”

      这支部队在塔下村呆了3天后也离开了,老百姓一直都还记得他们。

      蒋家的20多袋大米未动一粒

      “秋毫无犯”,是“宁波解放日实地探访团”在溪口听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无论在溪口镇还是塔下村,见证那段历史的老人都不约而同地用了这个词。

      据当年进军奉化的61师师长胡炜、政委王静敏等人回忆,在进行京沪杭战役时,毛泽东就曾在1949年5月6日给三野第七兵团领导人所发的电报中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因此,部队在进入溪口前休整作动员时,多次强调了这一点。

      解放军战士都来自劳苦大众,不少人怀着朴素的阶级仇恨,此次来到蒋介石的故乡,如果不加约束难免会做出一些举动以泄心头之恨。

      在进入溪口后,师机关就驻在丰镐房等处。师政委王静敏向进驻的士兵交待任务:“进去后要严守纪律,谭政委(指谭震林,时任华东野战军副政委)指示,对蒋介石家中任何东西都不得乱拿和损坏,家具原来怎样摆设的都要原样放着,不要随便搬动。”

      组织科科长马贝禾立即带几名战士进驻丰镐房,与留守的一名老人一起清点物品。蒋家有很多精米细面、腊肉火腿、海鲜等食品。部队连续多日行军作战,官兵体力消耗极大,而且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日三餐都是稀饭,但蒋家存放的20多袋大米却未动一粒。

      当时,在宋美龄住的小洋房里,留有美国总统罗斯福赠送给她的一架钢琴,几名刚参军不久的女学生看到后异常兴奋,走过去轻轻弹了几下,立即被阻止了。在蒋经国房间里捡到的一支派克钢笔也上缴了。各个房间里都铺着豪华地毯,住在里面的战士,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把地毯卷起来再睡,以免把地毯弄脏或损坏。

      在到达的第二天,师部领导就去蒋母墓、武岭学校、蒋经国小洋房等地查看,发现只有一人看管,当即派师警卫营前往保护。

      由疑惧到信任,民心这样赢得

      解放军军容整齐地开进溪口时,溪口镇的镇长带着一些人到镇口的桥边,举着彩旗欢迎。街上行人不多,商店照常营业,但是也有一些店家关门歇业,一些群众仍有疑惧心理。

      尽管对部队做了多次政策教育工作,大多数同志能正确对待,但少数同志对群众的暂时不理解仍缺乏思想准备,个别战士甚至说“蒋介石家乡的老百姓真顽固!”

      注意到这一思想苗头后,师领导立即指示结合实际进一步对部队加强政策、纪律教育,并发动干部广泛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并以实际行动来影响群众。政治部还组织刚参军的一批绍兴青年学生和群众谈生活,拉家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宣传解放军的纪律和政策。

      溪口居民见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人心也安定下来,商店照常营业,农民下田干活。而原先避而不见的当地头面人物武岭学校校董,也抬着猪肉、黄酒慰问驻军,并称赞解放军是“仁义之师”,欣然帮助解放军维持地方秩序。

      6月3日,解放军奉命调离溪口,群众夹道欢送,希望解放军再来,情况和来时已然大为不同。

    (原载2009年5月25日《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