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宁波解放60周年专题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红色记忆——从“5月25日”这天说起
  • 阅读:
  • 时间:2009-05-25
  • 来源:宁波史志网
  •                 

                            图为宁波军民在中山路集会游行,欢庆宁波解放。    

    文/徐  炎

      1949年5月25日,是宁波城获得解放的大喜日子。可是,作为参加解放战争的战士,我在这一天,却不知道这一重大喜讯(因为当时当地没有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我们《四明简讯》社十余名工作人员,当时还在余姚县重镇梁弄,正在紧张地出版第六十六期的《四明简讯》。这期报纸的出版日期,正好也是1949年5月25日。在这期报纸上,我们报道了上虞、余姚已先后在22日和23日解放,渡过长江南下的人民解放军已经同我们的浙东游击队会师的消息。

      此后的一两天,我们才接到了中共四明工委的通知,要求我们迅速结束《四明简讯》的工作,立即到余姚去同中共四明工委机关会合,然后再去宁波,另行分配工作。

      前面提到的梁弄镇,当年5月7日刚从国民党军手里解放出来,是我们《四明简讯》社在四明山上的最后一个驻地。自从1948年二三月间,中共四明工委的机关报——《四明简讯》创刊以来,我们的驻地经常要迁徙,往往选择在比较易于隐蔽和转移的山岙或林地上,搭建草舍。
       
        开展工作也需要当地组织的支持和掩护,因为需要及时采购纸张、油墨、电池等出版需要的物资,以及必要的粮食和生活用品。但是,即使是十分谨慎地选择驻地,也难免被敌人发现。就在我们转移到梁弄以前的两个多月,即2月22日,我们在陆埠镇的梅岭下村山上,就遭到过国民党军一个连队的袭击。虽然我们迅速转移了,但还是牺牲了两位同志。他们都是刚从上海来的新同志,一位是在校大学生,一位是职员,上山不过数月,即因近视眼镜跌落,躲避不及而牺牲了。另有三人被俘(后营救成功)。

      1949年6月初,我们原《四明简讯》社的十余人,从余姚步行到了宁波,起初被安排在原来国民党县政府的县长办公室里,后来由上级分配一部分同志去了杭州《浙江日报》工作。我和其他同志留在宁波,筹建新华社宁波支社。1949年8月8日,中共宁波地委机关报——《甬江日报》创刊,我们所属的新华社宁波支社就成为《甬江日报》的采通部。随后,1950年7月7日,上级又决定把《甬江日报》与由庄禹梅等创办的《宁波人报》合并成《宁波时报》;再后来,1951年9月1日,又由《宁波时报》改建成《宁波大众报》;一直到1972年7月20日因“文革”而停刊。在这段时间,我都在这些报纸任职,经历了从油印报到铅印报、由小报到大报的发展过程。

      1949年6月初进入宁波城之初,我看到的是一个百业凋敝的状态,很多店铺半开半闭,顾客稀少,很多工厂也开工不足,资本家抽逃资金,甚至远避他乡。经过共同努力,特别是贯彻“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后,宁波的生产经营状况逐渐好转。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宁波的发展突飞猛进。如今,城市规模扩大,高楼林立,交通便捷,市容市貌日益整洁亮丽。宁波不仅在经济建设上走在了前列,而且两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当年为解放宁波而奋斗牺牲的烈士们如果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的。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战士,老报人徐炎最为遗憾的是没能亲眼目睹60年前5月25日宁波欢庆解放的盛况。他以自己的方式——为本报撰写回忆文章来纪念这个特殊日子。

      史料记载,1949年5月25日拂晓,宁波市区街头巷尾都有解放军的哨兵,还有更多的解放军露宿在街上,市民、师生纷纷上前慰问,想请解放军进室内休息,有的送早餐请官兵吃,都被婉言谢绝了,与以前盘踞在宁波的蒋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晨,以三一中学为核心的10多所学校的2000多名师生在市体育场集会,欢庆宁波解放。会后,师生们抬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在中山路等闹市区游行,纵情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心声。中山路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

      让我们铭记,5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本报记者)

    (原载2009年5月25日《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