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宁波解放60周年专题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红色记忆——浙东名城的新生
  • 阅读:
  • 时间:2009-05-30
  • 来源:宁波史志网
  • 口述人:李振敏

        宁波是浙江商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是中国最早与外洋通商的口岸之一。1949年5月27日宁波解放后的第三天,我作为一名南下干部赶到了宁波。刚获得解放的宁波城内金融动荡、物价飞涨,社会混乱不堪,宁波市军管会与匪特等破坏分子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9年5月28日,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设政务、财经、文教、工业(职工)、公安、军事等部,负责宁波的接管工作。我被分配到财经部任总会计。接管工作千头万绪,但最困难的是物资供应不足,商人投机,金融动荡,物价飞涨。当时,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国民党粮库库存粮不多,粮商由于粮价上涨而囤积居奇,有的地主把粮食分散藏匿,致使军粮、民粮供应紧张。大米价格一个月飞涨至原来的四倍。我的切身体会是市军管会食堂的伙食越来越差了,刚开始还能吃上荤的,慢慢地连蔬菜也吃不上了。最后,只能吃盐炒黄豆、萝卜干烧汤。

      平抑物价,建立新的经济秩序,是我们进城后面临的首次“大考”。

      6月2日,市军管会发布通告,宣布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的合法货币,宣布“金圆券”为非法货币,6月4日起严禁使用。所有征粮、纳税、公私财务结算,物价计算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对人民群众手里的“金圆券”,用人民币收兑。但由于长期通货膨胀在群众中形成的重物轻币的思想,市场上银元买卖、金银投机之风盛行,人民币购买力被破坏。为此,6月16日,市军管会发布通告,禁止银元买卖流通,取消银元市场,着令银元贩子转业。随即,在市区设立检查站和兑换所,实行强制兑换。同时发动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积极开展反对银元投机的宣传活动,检举揭发匪特和奸商的罪行。7月13日,我们对进行金银投机活动的“方聚元”等5家银楼进行突击检查,对6名投机奸商予以逮捕。到8月初,共没收黄金300余两,白银450余斤,25家银楼被取缔,有力打击了金融投机活动,初步稳定了金融秩序。

      为平抑粮价,1949年6月6日,市军管会成立“宁波贸易公司”,到东北解放区采购和调运粮食。市贸易公司从7月13日起,多次向市区工人、在校学生、公职人员平价配售米、面、油,市场上的粮价紧张状况有所缓解,粮价被迅速平抑。

      这场兵不血刃的战争我们全面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干部职工的信心。与此同时,接管工作顺利进行。

      记者手记

      80岁高龄的李振敏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说,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印象最深的是干部群众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平等相处,为新生的宁波而忘我奋战的精神。四明山区的群众得知因敌军的封锁导致城区竹木柴炭供应紧张,走了一天一夜,用独轮车一车一车地将柴火竹炭送到城里。所有干部群众都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都以把宁波的工作做好为原则。

      1949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刚获新生的宁波发生了许多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大事:继军管会成立后,5月29日中共浙江省第二地方委员会成立,11月改称为中共宁波地委;6月5日,浙江省第二专员公署成立,11月改称为浙江省政府宁波专员公署;6月24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成立,此后,各县也相继建立了人民政权。宁波,这座浙东名城从此翻开了崭新一页,开始续写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结束语:一座城市不能忘却历史。由本报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老干部局联合推出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红色记忆”专栏今天结束了。在短短16天时间里,我们围绕60年前宁波解放这一历史性时刻,分“胜利前夜”、“宁波解放”、“名城新生”三个篇章连续刊发了16篇口述文章,记述了60年前宁波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深切缅怀了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这一代手中,让我们坚定信心、铿锵前进、励精图治、继往开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原载2009年5月30日《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