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訏
阅读:
时间:2010-05-16
来源:宁波史志网
原名伯訏,笔名还有东方既白等。1908年生,原籍宁波慈溪。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毕业后又入该校心理学系进修研究生课程两年。1933年离京去沪,在《宇宙风》、《论语》等刊物发表文章,得到主编林语堂肯定,聘任《人间》编辑。1936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完成成名作《鬼恋》。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后曾到重庆等地任教。1938年回上海,从事文学创作。1942年去重庆,在中央银行任职外,兼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完成另一重要作品《风萧萧》。1944年去美国,任《扫荡报》驻美特派员,同年出版《风萧萧》。1946年回上海,继续为《扫荡报》撰写社评。1950年到香港,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在诗歌、剧本、散文、文学评论方面继续发展,以小说为最。1952~1955年,任拓荒出版社主任。1954~1960年,在珠海学院任教。1961~1962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1966~1970年,在香港浸会学院文学院任中文系主任、院长。徐訏是中国最早写心里分析小说的作家。深受弗洛伊德影响,深入系统研究过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生命哲学的西方哲学发展史,认为哲学会使文学作品更深刻,离开哲学就难以真正体现人民和民族的心灵,因此其创作实践处处表现他对人生、爱情和生命等诸多哲学问题的沉思。小说注重情节曲折性、传奇性,注意人物心理描写,其浪漫主义既有精巧的现代包装,又渗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成分,是对中国传统浪漫主义的超越。其初涉小说领域,表现出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撰写揭露军阀统治社会惨境的《小刺儿们》、反映下层百姓苦难生活的《郭庆记》、探讨人生堕落的《内外》、描写上海舞女韶华过后凄凉人生的《属于夜》等。《鬼恋》在海内外影响较大,已经印行50余版。1996年,陈逸飞改编《鬼恋》成电影《人约黄昏》。《鬼恋》女主人公自称为“鬼”,其实原本是一个很入世的“革命者”,不愿过人的生活扮成“鬼”。共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词、散文、剧本、文学评论集等60多种,计2000多万字;其中长、短篇小说50余部。作品还有《江湖行》、《一家》、《吉布塞的诱惑》、《旧神》、《炉火》、《时与光》、《阴森森的世纪》、《期待曲》、《彼岸》等;短篇小说集《神偷与大盗》、《小人物上进》等。台湾曾出版《徐訏全集》。1980年10月5日,在香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