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教育基地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第一批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简介
  • 阅读:
  • 时间:2010-08-20
  • 来源:宁波史志网


  •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为清末木结构民居。南翼楼西面为大门,进口处竖立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旧址”草书大理石碑,字体古朴庄重。檐下悬挂原公安部长王芳手书的“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匾额。馆内共展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根据地有关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七方面内容,共陈列历史照片162幅、图表39张、各类革命文物261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浙东革命斗争的历史。1943年至1945年,中共浙东区委机关设于此,堪称以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心脏”。上世纪70年代,余姚有关部门在旧址建立了“四明山革命纪念馆”,后更名为“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纪念馆陈列已经过多次更新,并对馆舍、场地及附属设施进行了扩建。2006年,中共浙东区委旧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余姚市梁弄镇狮子山上。纪念碑于1973年11月开始动工,历时5年完成,总投资近40万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体工程以花岗石砌成。碑高18.5米,碑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为郭沫若同志所题。1991年增设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内展有革命根据地发展示意图,贝介夫、杨贤江等57位不同历史时期烈士照片和生平简介及846名烈士的英名录。1998年5月,新增土地面积5000平方米,进行陵园道路拓宽200米,停车场700余平方米,新建教育接待用房3397平方米,内设会议培训、餐饮零售、客房服务为一体的教育场所,总投资1200万元。整个建筑规模较大,气势雄伟。1998年被列为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胜归山烈士陵园: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胜山社区。1957年,余姚县人民政府在余姚北郊胜归山西侧山脚建造烈士陵园,总拨款18万元左右,该工程至1960年陆续完工,内建有71座烈士墓。建成后又经过多次整修,累计拨款达85万元左右,现已形成一定规模。整个烈士陵园总面积约1.19万平方米,园内安葬着80多位革命烈士,其中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13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60位,建国后牺牲的烈士9位。1988年增设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陈列了杨贤江、贝介夫、费德昭、郭静唐等29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1992年,胜归山烈士陵园被余姚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余姚市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余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浙东区党委成立处旧址:位于观海卫镇宓家埭,为昌明村宓大昌老宅。该大院坐北朝南,是四座相连的大宅院中最南头一进。1997年,慈溪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该旧址进行了整修,并在当时召开会议的大厅上方悬挂“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纪念馆”匾,匾额由原浙东区党委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谭启龙同志亲笔题写,并配备专(兼)职人员管理、讲解,建立管理制度。展览分二室八个部分内容,用大量图片来真实反映当时浙东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中间正厅挂有反映浙东区党委成立的主题画,两边悬挂老领导老前辈的题词。2003年观海卫镇政府又对该址进行全面修缮,在两边厢房增设“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史实陈列室”等。1998年7月18日, 浙东区党委成立处旧址开始对外开放,先后被命名为慈溪市、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贤江故居:位于慈溪市长河镇贤江村。是一坐北朝南的砖木结构小平房,占地面积285平方米,属于典型的三北民居。杨贤江故居分为两部分,一是经整修后的杨贤江故居原貌,内有杨贤江青少年时期的居室。二是杨贤江纪念馆。纪念馆正门为汉白玉的杨贤江半身雕像,背后为杨贤江“脚踏一天星斗,手摇万里江山”的座右铭,左右两侧分别是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和教育部原副部长张承先对他的评价,墙壁上挂有杨贤江言论。展厅分为六个部分,以丰富的历史图片、翔实的文字资料真实再现了杨贤江不平凡的一生,馆内还珍藏有杨贤江曾经用过的手表、毛毯等物品,以及他亲笔书写的文稿、日记及其藏书。1997年,杨贤江故居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奉化市烈士陵园:位于奉化市中山公园东侧的鳖山上。初建于1986年11月,1991年进行了扩建。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640平方米(其中一楼陈列28位烈士事迹,二楼陈列奉化革命斗争史及13位党史主要人物),室内共有照片93幅,图片215张,文物124件和奉化籍187位烈士英名录,内部布置合理庄严、肃穆、雅致。园内墓群有58穴烈士忠骨,两座纪念亭,及捐资石碑、办公接待室、台阶广场、绿化区、苗圃区等。1997年8月被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8月被评为宁波市绿化先进单位。




    卓兰芳纪念馆:位于奉化市松岙镇海沿村。卓兰芳纪念馆原为卓兰芳烈士故居,1993年4月按原貌修复,作为“卓兰芳烈士故居陈列室”,占地约1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陈列着烈士生前参加革命活动时的图片及有关文字说明,烈士生前使用过的部分家具什物等。1995年2月被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奉化市文保单位。2003年2月,宁波、奉化、松岙三级政府先后拨款,对卓兰芳故居进行修缮。2004年3月底竣工,在原来故居的东北方向扩建,涉及征用民居8户。总建筑面积达5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总投入145万元,比原来故居面积增加四分之三,改名为卓兰芳纪念馆。




    王鲲烈士纪念馆:位于奉化市大堰镇五份地村。纪念馆于2003年1日动工,2005年3月完工,占地面积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有瞻仰大门、纪念大堂、事迹陈列室、视频室、接待室等,并立有王鲲烈士半身铜像一座。纪念馆馆名由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题写,免费全天开放。王鲲烈士纪念馆现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宁波工人运动史教育场所。




    山洋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位于宁海县岔路镇山洋村。2003年7月,宁海县经过多方筹划,向社会各界倡议募集资金172万元,使纪念园顺利开工。纪念园一期占地5亩,分纪念园广场、陈列馆和纪念碑三部分,于2004年4月落成,同年被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园内有500平方米的展厅,展厅内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陈列,制作精美,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历史内涵。陈列室展出宁海各个革命时期的史迹,分24大块,计有89幅照片、50余件实物、雕塑、油画、图表等。




    柔石故居:位于宁海县城关西门大街柔石路4号。故居坐北朝南,台门口挂墨底金字匾额,上书“柔石故居”,系鲁迅夫人许广平所题。故居为三合院,木结构二层楼房。1992年、2001年,故居进行了二次大修。在后一次的大修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柔石陈列室”,利用先进的电脑声光等装置,使观众身临其境,倍感真切,收到更好的立体展示效果。1989年12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浙江省文物局批准成立“柔石故居文保所”;1991年,被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0月,成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为宁波市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象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象山县象鼻山嘴南麓,丹城旧城区北部,东澄河路西侧。本馆原为纪念在1956年“八一”抗台中牺牲的50位烈士而建。1957年动工兴建,翌年落成并向外开放。纪念馆为一坐北朝南的园林建筑,周筑围墙,略呈正方形,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1998年修建时改为在大门右侧由顾廷龙先生书的“象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九个金色大字。内有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以烈士牺牲年月先后为序陈列着自大革命时期以来164位烈士的遗像,共197幅照片和大小24个灯箱。玻璃橱内陈列着部分烈士遗物。1997年10月,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被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殷夫故居:位于象山县大徐镇。约建于1876年,初修于1945年,一正(5间),两横(各3小间),砖木结构,三合院平屋。屋后有小院(0.5亩),开辟了碑廊,内有60多块石碑,石碑上刻着辗转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名人墨宝。殷夫故居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匾额,故居东西厢房开设有六间烈士史迹陈列室,敬放着殷夫生前照片、万余首诗、数十篇文章和纪念殷夫烈士的数百种诗文、著作等。1991年,象山县人民政府拨款,社会各界捐款27万元,经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象山县人民政府公布殷夫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2月,殷夫故居被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鄞州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振兴路66号。陵园创建于1951年,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烈士陵园之一。1963年被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被鄞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鄞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陵园内有六座烈士公墓和一座骨灰堂,分别安放着157位烈士遗骨和60盒烈士骨灰。1989年兴建的烈士事迹陈列厅里陈列着自大革命时期至今鄞州区的革命斗争史和各个时期的烈士事迹、遗照、遗物。1997年在烈士墓群前方两侧建造两座英烈亭,上方铭刻着698位烈士英名。目前,整个烈士陵园占地面积已达到1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750平方米,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家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鄞县革命史迹梅园陈列室:位于鄞江镇建岙村村口。是一座砖混结构的两层建筑,整体坐西北朝东南,四开间,其中左侧两间向南突出,建筑面积240平方米,1991年对外开放。一楼是接待、办公室,二楼为史迹陈列室,陈列了“党组织的重建和工作重心的转移”、“鄞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坚持斗争迎接解放”、“梅园英烈”和“梅园新貌”五个部分的内容,共展出珍贵的历史照片56幅、现代风貌照片16幅、创作画7幅、图表4幅、革命文物20余件。




    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后屠桥战斗遗址):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新后屠桥村。1951年,为纪念后屠桥战斗和为此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党和人民政府在烈士战斗过的土地上竖立了一块纪念碑。1985年和1994年,鄞县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在原址上扩建革命烈士陵园,建立后屠桥革命史迹陈列馆。陵园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烈士陵墓坐落在陵园的东部,坐东朝西,呈圆形拱顶状。墓前南北两侧筑有攒尖形纪念碑亭,南侧碑亭内的石碑正面镌刻“抗日牺牲将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背面镌刻当年战斗简况。北侧一座碑亭,碑石系1951年原物,其正面镌刻“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镌有当年烈士陵园修建概况。陵园的西侧还设有革命史迹陈列室。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位于解放南路新街小区新巷34幢楼右侧。原为启明女中所在地丝巷弄星云坊(后为丝户巷17号),1994年城区改造时向西迁移50米至现址。1925年二三月间,中共宁波支部成立,支部设在宁波城区启明女中内。8月,改为中共宁波独立支部。1926年1月,在这幢房子内召开了中共宁波全地方第一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此处即为中共宁波地委机关所在地,是宁波最早的党、团机关秘密驻地。1991年,被中共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要革命遗址予以保护,并设宁波地方党史陈列室,现为市级文保单位。1994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5月被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为宁波市第一批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大革命时期宁波总工会旧址:位于宁波市江东区演武街2号。“旧址”房屋建于19世纪20年代初,属清末民初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仿古木结构,主楼为三层,两侧厢房及门楼为二层,建筑面积1331.36平方米,民国初期为济生会旧址。1991年5月,“旧址”作为宁波工人运动史料陈列馆,正式向社会开放。馆内分六个部分详尽展示了宁波工人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斗争风貌。后因城建原因造成“旧址”地基破坏,2003年10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拨款214万元对“旧址”进行整修。整修后的“旧址”安放王鲲烈士青铜雕塑一尊,陈列宁波工人运动史料,并重新对外开放。现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保单位。




    庄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孔家村。1988年7月,庄桥镇被划定为革命老根据地镇。1991年在建党70周年之际,建造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1996年春,陵园增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陈列室。2007年底开始,对陵园进行了整体改造和扩建,修建了蒋子瑛、朱洪山、陈爱中烈士全身塑像,总面积达到6396平万米。2008年4月,陈列室充实并扩建成为庄桥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305万。馆内共设有两个展厅,展出内容分为慈东地区革命历史遗迹图示、慈东革命烈士史料、慈东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等三部分。展品包括烈士事迹文字简介、珍贵文物副本、视频录音解说资料等,并收藏珍贵史料照片300余张。




    镇海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九龙湖镇勤山村。兴建于1978年,当年投资43.5万元。近年又投入20万元,新建烈士墓穴52个,并进行大规模的修缮。目前,整个陵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内设烈士纪念室、讲解室、接待室、办公室。其中,纪念室陈列了中共镇海地方党组织在1926至1949年的重大革命斗争史实和陈寿昌、胡焦琴、李敏等一批著名革命烈士的简要事迹,烈士陈列室现存图片200余幅,文字资料100余份。陵园广场占地1290平方米,烈士纪念碑高15米,采用花岗岩砌成,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镇海烈士陵园1997年被列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寿昌公园: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聪园路595号。1992年初,镇海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正在建造的古塘公园改名为寿昌公园,并在公园内建造陈寿昌烈士纪念馆。同年3月动工建设,11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寿昌公园和陈寿昌纪念馆采用江南园林设计,纪念馆占地面积5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场地正中央矗立着陈寿昌烈士半身铜像,铜像的基座铭刻着聂荣臻元帅的题词:“陈寿昌烈士永垂不朽”。陈寿昌烈士纪念馆内珍藏了烈士照片、遗物254件。寿昌公园内还建有镇海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了67名革命烈士的事迹,有珍贵图片192幅,介绍资料209条。




    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凤凰山东麓。1991年,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在新碶镇星中路、东河路交汇处建造了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2000年4月,迁至现址,新建的纪念馆占地2736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纪念馆主体以乳白色花岗岩为基调,正面墙上嵌着由中共浙江省委原书记谭启龙题写的“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九个金色大字。馆体共分二层,采用对称布局,一层为陈列室,二层为办公室、接待和放映室。陈列室共展出225位烈士英名,陈列了100余张历史照片和90余件革命文物、烈士遗物,生动地展示了北仑的历史轨迹及先烈悲壮、动人的斗争情节。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现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