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教育基地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第四批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单位简介
  • 阅读:
  • 时间:2013-11-13
  • 来源:宁波史志网
  •     中共余姚县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龙泉社区逊逮路144号市老年活动中心大院。1939年4月13日,根据中共宁绍特委的部署,余姚县党的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城区久久小学召开,县工委委员及各区、政工队党的负责人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总结了县工委一年来的工作,制订了全县抗日救亡工作的计划,确定了宣传鼓动工作的方针,并选举谢廷斋为出席宁绍特区首届党代会的代表。2000年6月,中共余姚县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纪念碑落成,碑名由当年的县委书记谢廷斋题写。2008年,余姚市委党史研究室应部分老同志的要求,将市老年活动中心大院(原久久小学)内一间约40平方米的教室辟为中共余姚县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图文陈列室。

        长泠江纪念馆:位于余姚市马渚镇长泠江村,为新建9间两层楼,第一层为村老年人活动室,第二层是纪念馆和陈列室。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1943年2月6日,从马渚过来检修电话线的两名日军,在开元乡南魏向群众敲诈勒索,余上便衣队将其当场击毙,并缴获三八枪两支和子弹20发。2月8日,数百名日军和伪军进行疯狂报复,放火烧掉魏家、季家堰、大小金孟殿等5个村庄,受害群众158户,烧毁房屋652间,劫掠群众财产不计其数。为教育后人,永远铭记日寇犯下的“火烧长泠江”罪行,马渚镇人民政府、长泠江村筹资200万元,建造了长泠江纪念馆。现为余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壶潭交通联络站旧址:位于奉化市溪口镇壶潭村,为三间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939年10月,中共四明山区特委副书记周乐天在壶潭建立了党支部,并兼任书记。1940年11月,为开辟绍属经奉西至宁属地区的交通线,四明山区特委书记朱洪山在壶潭村设立了壶潭交通联络站。联络站负责人周树春,有交通员两名。联络站建立后,秘密接待组织上往来人员,提供秘密会所,掩护革命同志,传递宁属特委和绍属特委的秘密信件,发展新同志入党等,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日军侵占奉化,壶潭交通联络站领导抗日自卫队、山民协会、打猎队,在奉西抗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奉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对交通联络站旧址内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重新作了布置,馆内陈列了壶潭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事迹。现为奉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竺扬故居:竺扬(1910—1994),奉化江口人。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 年10月,在朱镜我领导下与鲍浙潮等一起,共同重建宁波地区党组织。先后任中共浙东临时特委委员、中共奉化县工委书记、中共宁波特委委员、中共宁波中心县委书记、 中共宁属特委委员兼特委组织部长等职。1927年2月,成立中共竺家支部,支部设在竺扬家里。后中共奉化县工委机关也驻于此。1939年4月,在竺扬家里召开奉化县党代会,推选一名代表出席宁波地区党代会。同年5月,又在竺扬家里召开宁波地区党代会,各县20余名党员参加,推选代表出席宁绍地区党代会。竺扬故居是一座4间一弄木结构楼房。2012年,中共奉化市委筹资对其进行修缮。装修后故居面貌一新,内有较完备的展品,有详细的资料陈列和文字说明。

        长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宁海县长街镇长街村西南的香花山殿后山岗上。始建于1998年底,1999年9月竣工,10月开放,整个陵园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烈士陵园主要由门牌楼、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事迹陈列厅、凉亭等组成。门牌楼形似古代牌坊,中间横额上书写“长街革命烈士陵园”,并刻有两对楹联:英名垂千古,浩气贯长虹;丰功赫赫春秋永驻,英烈昭昭日月同辉。纪念碑主碑高13.5米,碑体正面书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烈士事迹陈列厅内陈列着盛城、王泉圣等12位长街籍烈士的遗像及生平事迹。凉亭有南北两座,北曰“遗泽亭”,南为“毋忘亭”。现为宁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浦延昌柑桔场烈士陵园:位于象山县石浦镇延昌北面山脚下的柑桔场。始建于1951年,共安葬着革命烈士数百名,是象山县收葬烈士最多的烈士陵园。其中包括在1954年于东矶列岛海战中牺牲的东海舰队指战员56名,还有在“5·18”空战中牺牲的指战员和在历次革命斗争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殉难的革命烈士。整个烈士陵园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2010年清明节前夕,象山县委、县政府会同海军91681部队筹资120多万元,对这座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全面修缮。

        “四Ο一工程”旧址:“四Ο一工程”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一条备战指挥坑道,是中央军委以编号确定的战时指挥工程,专供宁波地区党政军首脑临战指挥作战所用。坑道于1960年3月开工,随后由于战备原因暂停施工,1971年上半年战备结束,继续执行施工任务,直到1975年夏,坑道全部打通。坑道建设前后历经五年多时间。“四Ο一工程”坑道全长1500米,高2.5米,宽1.5米,有四个出入口,内有作战室、值班室、学习室、会议室和储藏室等各类房间近50套,另有两间蓄水池。由于坑道在山体内,四周有厚实的自然岩层,加上采用石料和钢筋混凝土等坚固的建筑材料浇灌,有极强的抗压能力,能承受500到1500磅的轰炸。现为宁波市国防教育基地、鄞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童第周故居:童第周(1902-1979),鄞县塘溪沙村人,全国著名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克隆学先驱,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副院长。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童第周故居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沙村上坎,为一幢三进七开间砖木结构建筑,建于清代晚期,在宁波市十大故居中位列第五。故居全长22米,总宽21.5米,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470平方米,前排为平屋,后排二楼为童第周出生、居住、学习的地方,居室内有清式家具。天井长9.3米,宽4.8米,中间铺有鹅卵石子,天井周边有约3米的长条阶沿石,是一幢典型的清末四合院式居民建筑。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位于招宝山南麓,凭山衔海,气度沉浑凝重。纪念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1997年10月建成开馆,2005年4月起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并提供免费讲解服务,2011年改造提升,10月重新对外免费开放。纪念馆以镇海以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海防战事为陈列重点,通过序厅、海防重镇越千年、二百余年平倭寇、抗英血战镇海口、雄镇锁钥击法舰、全民抗战雄关魂、尾厅7个展厅的展陈,多层次、多视角再现镇海从“海防重镇”到“现代港城”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成因,揭示镇海自古以来作为海防要塞、商贸关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以弘扬中华儿女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

        胡焦琴烈士纪念碑亭: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万景山公园。胡焦琴(1902—1927),女,镇海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被选为国民党镇海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组织领导各界群众,积极推进大革命运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代理中共镇海独立支部书记,继续坚持斗争。因反动分子告密,同年6月6日不幸被捕,23日被杀害于宁波小校场,时年25岁。胡焦琴牺牲后,在柴桥的亲属先将遗骸安葬在紫石乡龙泉的黎远山麓。1981年4月清明节迁葬于大湾村烈士陵园。1992年春,北仑区民政局和柴桥镇政府在万景山公园建造胡焦琴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同时将烈士遗骸迁葬于纪念碑后的山坡上。纪念碑、亭建筑面积为20平方米,占地面积53平方米,另有胡焦琴半身塑像、胡焦琴诗碑等,总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现为北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