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编研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四明处处树丰碑——中国共产党在宁波90年的历史进程和启示
  • 阅读:
  • 时间:2013-07-03
  • 来源:宁波史志网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回顾中共宁波地方组织的历史,同样是一幅在艰难困苦岁月中创建,在领导宁波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征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壮丽画卷。宁波的党组织已经从最初的一个支部、5名党员,发展到了2010年底的2.2万个组织、43万余名党员,成为执政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领导核心。


    90年的奋斗历程

    党在宁波的奋斗历程,可以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大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前后大约为30年时间。

    宁波党组织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诞生

    宁波是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工业的兴办和发展,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宁波的自发经济斗争日趋频繁。1919年五四运动,特别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宁波工人与上海工人一起举行政治罢工,投入了党领导的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此同时,宁波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向工人群众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宁波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逐步结合,为党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922年7月,宁波被列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工作区域。早期党的活动家徐梅坤、张秋人、俞秀松、恽代英、沈雁冰等先后到宁波从事社会调查,筹建党团地方组织。1925年1月,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根据党的四大关于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组织,以适应革命大发展的需要的指示精神,在1924年7月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基础上,中共上海地委于1925年二三月间组建了中共宁波支部,共有党员5名,他们是:周天僇、许汉诚、杨眉山、谢传茂、石德濂。

    1926年1月,上海区委派徐梅坤来宁波组建地委。1月17日,召开中共宁波地方第一次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地委内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国民运动和妇女运动4个委员会,地委机关设在宁波城区丝户巷启明女子中学内,管辖宁(波)属的鄞县、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奉化6个县的党组织。接着,地委增设宣传及学生运动等委员会。1927年2月北伐军进驻宁波后,地委管辖范围扩大到绍(兴)属和台(州)属部分县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代表社会最基层的工农劳苦大众的政党。宁波党组织的创建,中共宁波地委的成立,标志着宁波人民从此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领导核心。

    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宁波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声势浩大的余姚盐场大罢工和慈北农民闹荒暴动,先后引起邓中夏、毛泽东的关注并予以评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诞生的宁波临时市政府,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民主政权。同时,宁波建党工作进一步推向各县,基层党组织随之日益壮大。至1927年4月初,宁波地委已建立40余个基层组织,有中共党员1200余名,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2%,占当时浙江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但不久,蒋介石策划在宁波实行反共“清党”,并先于上海发动了“四九”反革命事件,宁波局势逆转。“四一二”政变后不久,宁波有7名共产党员被列入全国197名共产党员通缉名单中,王鲲、杨眉山、胡焦琴(女)、甘汉光、陈良义、吴德元等6人被杀害。至6月,宁属地区有百余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宁波大地。

    大革命失败后,宁波在血腥风雨中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很快在宁波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宁波地委改为市委、县委,先后隶属浙江省委和中央直接领导。1927年11月到1932年4月间,宁波党组织经历了6次遭破坏、4次重建的曲折过程。组建起“亭旁红军”、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等农民革命武装,先后发动了奉化、亭旁、姚北等著名的武装暴动,成立了全省最早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亭旁区革命委员会。虽然武装暴动均告失利,但作为当时全国百余次武装起义的一部分而影响广泛,为全党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波共有7名市(县)委书记遭逮捕,其中3人被杀害;有5名宁波籍的和曾经在宁波工作过的浙江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先后牺牲,他们是王家谟、张秋人、卓兰芳、龙大道、徐英。1932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宁波党组织被破坏殆尽,党的领导机构中断。

    抗日战争爆发后,宁波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37年10月,在朱镜我的主持下,成立中共浙东临时特委,使中断5年之久的宁波党组织重新建立。党领导宁波人民开展了武装抗日斗争。1941年4月宁波地区沦陷后,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辟浙东根据地的决策,浦东南渡的抗日武装,浙东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以及从新四军军部和第六师、第一师派来的一大批干部,在浙东汇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共同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委员会成立。浙东区党委在宁波地区分别建立三北、四明、三东三个地委(工委)。宁波党组织在斗争中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党员数量发展到抗战后期的4000余名。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地、县、区三级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开展了四年之久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经历大小战斗643次,毙伤日军官兵610人,毙伤伪军3062人,俘虏伪军5504人。同时,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创建了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浙江抗战的主力战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为了全国的和平大局,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四明(三北)、三东地区及各县、区的党组织由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在国民党武装反复“清剿”中,坚持隐蔽精干,保存力量。全面内战爆发后,开始转为公开的武装斗争。1947年1月,中共四明工委成立。5月15日,四明工委召开“重建四明主力武装”大会。此后,四明地区革命武装在开展游击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南方七大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的重要区域。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胜利渡江后,奉命实施战略追击,昼夜兼程,长驱江南。其第二十二军和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师于1949年5月16日开始进军浙东征程,经过连续作战,先后解放了上虞、余姚、慈溪、宁波、奉化、镇海等城市和沿途广大市镇乡村。担负解放奉化的指战员,坚决执行毛泽东的电报指示,严格纪律,以秋毫无犯的行动赢得了溪口镇群众的信任。随后,通过宁象战役、首战大榭岛、梅山岛反击、金塘岛战斗等,共歼敌11000余人。

    艰难探索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岁月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宁波迅即建立临时过渡性政权——军事管制委员会。紧接着,中共浙江省第二地方委员会(后为宁波地委)、浙江省第二专员公署(后为宁波专署)以及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建立。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逐岛攻击作战,解放了舟山,结束了宁波遭敌空中轰炸和海上封锁的历史。广大军民经过两年半的大规模剿匪作战,歼灭土匪和武装特务1.16万人,根除了匪患。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运动在宁波的广泛开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使新生的宁波很快医治了战争创伤。1953年起,宁波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和贯彻,开始了宁波工业建设的步伐,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慈溪五洞闸创办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翻身作主人的宁波人民,以全新的面貌,意气风发,励精图治,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取得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成就。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揭开了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中共宁波地委、市委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宁波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大成就,为以后进行现代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并培养了大量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这是十年工作的主导方面。同时,宁波专区、市也经历了曲折和挫折。觉察失误后,党和人民作了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并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的任务。这十年,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导致了宁波和全国一样十年内乱的局面。在这场“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宁波专区、市各级党组织也有过质疑与抵制,在“文化大革命”后期贯彻了调整与整顿的正确方针,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破坏,推动了宁波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期间,宁波社队企业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工业总产值开始超过农业。河姆渡文化遗址作为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成为新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宁波港、浙江炼油厂、镇海发电厂和镇海清水浦渔业基地等4个大中型项目建设,是解放后国家及浙江首次在宁波投入巨资,实施大规模建设的开端。

    结束“文化大革命”,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1976年10月起,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宁波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运动,开始“文化大革命”后政治思想上的初步拨乱反正。1978年5月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讨论受到宁波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宁波地、市对“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错案的复查平反工作、对错划右派分子的改正工作同时展开。在宁波局势逐步稳定的同时,国民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光辉标志,宁波和全国一样,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到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萌芽和启动时期,宁波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1979年6月,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拉开了宁波对外开放序幕。1980年7月,中共宁波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港口城市确立为今后的奋斗目标。1984年5月,宁波被确立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随后,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国务院成立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至1988年3月,宁波实现全区域开放。宁波的改革,于1979年秋后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次年10月起开始全面推广。1984年宁波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标志着综合改革在宁波全面铺开。同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展开。1983年宁波地区和宁波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城市空间格局初步定型。1987年国务院决定对宁波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88年,国务院批准宁波市为“较大的市”,赋予地方立法权。宁波城市地位的快速上升,促进了宁波的繁荣与发展。到1992年,宁波提前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

    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标志,宁波改革开放进入全方位纵深发展时期。1992年5月,中共宁波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正式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东方大港”的远期战略目标。1993年宁波市被列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开始新一轮体制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混合经济模式初步探索,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宁波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岛开发区相继建立,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初步实现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在社会民生建设上,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等事业稳定发展。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宁波市管理权限、管理职能发生重大转变。1994年宁波市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1996年邱隘镇等6个中心镇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周巷镇和溪口镇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镇。1999年到2002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宁波改革开放步入制度性开放和深层次改革的新时期。各级政府着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基本完成国有、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全国首创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创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工程,2003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2007年全市城市社区全部实现直选,2008年全市34个社区成为浙江省首批“和谐示范社区”。宁波港的国际地位快速提升,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第四,跻身世界级大港。宁波出口加工区、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宁波梅山岛保税港区等一批新的特殊经济区相继落户宁波,使宁波成为中国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宽,开放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宁波经济发展方式开始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变,先后荣获“中国优秀会展城市”、“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等一系列特色经济区域的荣誉称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2006年被评为“公众首选宜居城市”;港口集疏运网络、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化体系的逐步形成;2005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城乡统筹发展纲要,到2008年底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69个。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有序推进。2002年,宁波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建成全国第一个高教园区。2004年在全省率先普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基础教育。2005年成立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产权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年全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文化大市形象开始显现,荣膺第一、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均经济总量翻番,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都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90年的辉煌业绩

    90年征程,风霆壮行;90年丰碑,四明作证。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奋斗历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包括宁波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使全国和宁波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90年来党领导宁波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开启了宁波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29年多的艰辛探索和奋斗,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宁波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和谐的巨变,大幅度提高了城市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就,是宁波发展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

    90年来宁波取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

    90年来党领导宁波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得到彻底翻身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宁波人民在不断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政权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加强经济建设,使宁波经济实力和城市影响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宁波解放时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状况彻底改变。到2010年,宁波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2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68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1.7亿元;宁波港港口货物吞吐量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00.4万标箱,成为世界级大港。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从拥有大量文盲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展现了宁波文明城市、爱心城市的崭新精神风貌。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宁波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宁波人民收入大幅增长,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巨大变化,全面小康实现度已达97.6%以上。

    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在宁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党组织日益发展壮大。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廉政建设与时俱进,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党在宁波的坚强领导,是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90年来宁波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在宁波这块光荣的热土上,在地方党史中,有许多英勇悲壮、撼人心肺的历史篇章,令人骄傲,催人奋进。宁波建立党组织以来,勤劳勇敢的宁波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无数先烈以其光辉业绩、崇高品德和杰出风范,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宁波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宁波籍的在册知名烈士就有1300余人,不知名的不可胜计。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军在进军浙东过程中,伤亡达1274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安宁,又有许多宁波儿女英勇献身。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党的光辉历史,他们是宁波人民的优秀代表。


    90年的历史启示

    90年来,宁波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和社会进步,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宁波的历史充分印证和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充分印证和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充分印证和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宁波90年的奋斗历程已经载入史册。在这90年的奋斗历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这些为党领导宁波人民继续胜利地走向未来提供了历史的智慧和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宁波90年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党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国情、宁波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带领宁波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世纪新阶段,党要领导宁波人民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党的90年历史留给人们的重要启示。

    二是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党的历史,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完全彻底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宁波90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动力,同样是党赢得广大人民全力支持和衷心拥护的根本保证,是党今后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和牢固基石。

    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在宁波的90年,就是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90年,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90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党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阶段,只有坚持站在时代高度,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事物,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善于从党史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力量,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实践,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在风云变幻中从容应对复杂形势,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宁波90年的历史,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科学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水平,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五是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自觉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宁波90年的历史,是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着力改进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带领全市人民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历史。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取得胜利;什么时候脱离党的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遭受损失。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只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把党建设成为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用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具有严明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辉煌已成过去,跨入“十二五”,一幅更新更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宁波地方党组织将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按照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着力推进“六个加快”,即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创造宁波更加美好的明天。


    (执笔:胡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