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方志编修
  • 方志编修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浅谈宁海县编纂出版 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的意义和措施
  • 阅读:
  • 时间:2018-12-07
  • 来源:
  • 浅谈宁海县编纂出版

    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的意义和措施

     

    刘学海

     

    内容提要历史是人类过去经历的百科全书,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哲学、科技、文学、艺术各方面的内容。大家都知道,由于县志的篇幅所限,作为一个乡镇(街道)、一个村庄(社区),在县志当中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情信息的需求。在二轮县志修编结束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就是全面启动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的编修,并要解决它认识和思路问题。

    关键词乡镇志 村志 编修 意义 措施

     

    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是方志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以反映生活在社会最基层人们的历史与现状为对象。自古以来,县志的编修,也编写了一批乡村志。由于历史变迁,留存下来的极少,宁海县新中国成立前现存的乡镇、村志只有民国期间的《新宁区志》志稿本。一轮县志修编时,全县正式出版过乡镇志1本《城关镇志》(城关镇现分已为几个街道)、村志1本《白石村志》,还有内部出版《口村志》《北湖村志》等7本村志;二轮县志修编时,正式出版了乡镇志1本《长街镇志》、村志1本《大里村志》,还有内部出版《应家村志》《田交朱村志》等2本村志。从这些乡镇志、村志中,能看到县志中看不到的东西,这对研究当时社会最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风俗、生活状况等,都提供了可贵的历史依据。修志为用,翔实可靠的地情资料,可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功效,对繁荣乡镇和村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全面推广宁海县的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修迫在眉睫。

    一、全面推行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出版的意义

    在第一、二轮修编地方志后,除少数乡镇(街道)、村(社区)外,绝大多数从未编修过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在当今高速腾飞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编修工作尤显必要和紧迫。编修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能真实客观记录农耕文明和聚落文化,是县志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深刻认识乡村发展的历程、模式和规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记录传承乡土社会的风俗人情,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志工作者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记述一个乡镇和村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对保存资料、传承文化、服务当代、垂鉴后世也具有独特作用。

    1、建设文化强县的要求

    宁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集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中国婚嫁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国字号名片于一身。酒香还得勤吆喝。宁海的文化名片虽多,但要充分展示、广为人知,则离不开地方志书这个重要平台。

    所谓“盛世修志”。改革开放以来,宁海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乡村产业、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生态、乡村组织等工作上,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浙江乃至中国的美丽乡村示范县。全国县域经济100强和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排名第二。如今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人文昌朗,生态优良,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是宁海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全县各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的编纂出版,正当其时,它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宁海各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宁海古村落资源丰富,中国传统村落数已达8个,再加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前童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许家山村、龙宫村,是宁波地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最多的县(市)区。为此,宁海县应充分利用宝贵的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倾力编修质量上乘的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深挖古村落文化特色,使宁海县文化事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为建设文化强县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力洋村)

    1. 延续历史文脉,记住乡愁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各地各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乡镇(街道)、村(社区)被拆迁或合并,原有的乡镇和村景象和痕迹已逐渐消失,不复存在。乡镇和村的飞速巨变,要求地方志工作者把乡镇和村的乡土文化、风俗人情和发展进程及时准确记述、保留下来,为历史研究、文化传承保存第一手资料,以防遗失断档。编纂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抢救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传统文明,日显迫切和必要。

    一部乡村史,几多乡村愁。如牌坊、祠堂、古庙、古墓、古树、古桥、古戏台等;又如“百龙百狮”民间文化、竹编、木雕、根雕、泥塑“宁海粗十番”、行会、庙会等;再如还保存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中的民间传说、故事、诗歌、谚语等。乡镇(街道)、村(社区)志记录了各乡镇和村的历史沿革、乡村文化、民俗风情,对于传承乡村记忆,乡村民德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传递的故事和精神,使得乡村记忆触及到子孙们的灵魂,加深他们对乡愁的记忆。

    大佳何庙会

    3、资政育人、服务现实的要求

    编纂出版一本有地方特点的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可以全面真实反映乡镇和村的发展与变化,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风貌,彰显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各方面专家学者研究地情和开发项目提供最基础、最可靠的地情信息和参考资料。特别是初来乍到的乡镇(街道)领导,借助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能加快了解和熟悉本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全面情况,更好地开展工作。上级领导也能通过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掌握情况,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今年的中秋节,县委县政府举行首届世界宁海人发展大会。如在每位嘉宾的床头边,放上一本与他相关的村(社区)志或乡镇(街道)志,对于激发他们的爱乡热情是不言而喻的,为宁海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大力量。无论是地方开发、吸引外资,还是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全面关系等,乡镇(街道)志、村(社区)作为优秀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交流功能和窗口作用,在沟通历史与未来、传承文明中依旧会熠熠生辉,光耀后人。

    1. 补充县志内容的缺略,详细记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历史和现状的需要

    “志贵周详”。一部县志理应较详细地记载本县各方面的情况。但是宁海县现有14个乡镇、4个街道,363个行政村41个社区,县志记事的篇幅和字数有限,这就意味着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许多内容不可能一一记入县志,县志记事的详备程度只能是相对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许多内容,因缺乏全县意义不能记入县志中,但这些内容对本乡镇(街道)、村(社区)价值很大,这些县志不记或被略记的人与事,只有靠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来记载。比如某些河流、山脉、古庙、古墓,在一县之内地位并不重要,县志无需详述,而在本乡镇(街道)、村(社区)内可能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应详细记载。其他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及人物等方面也是如此。加之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地域范围小,需收录的人和事比县少得多,因此能够记得更具体、更详实,从而保存下许多其他志书不记载的可用资料。

    同时,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还可以为县志的编纂提供更翔实的资料,与县志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弥补县志因记述范围大,对具体细节记述粗略之不足。修志实践证明,如果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修详细周全,就能为县志提供大量经过鉴别、整理的第一手资料;假如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修不认真甚至空缺,不但县志的资料会出现缺漏,也加大了县志编修的工作难度和志书的出版周期。周期。

    1. 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乡土教材的需要

    一部完整的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乡土教材之一,爱国要从培养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开始。热爱家乡首先必须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乡。人们渴望学习乡土文化,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情、物产资源、山水土地、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这些对增进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热情,加深对祖国、故乡的热爱,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随着区划的变迁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得重要。它作为最基层的人民政权组织和自治组织,负有保护人民、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使命,所以编纂出版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意义重大。

    梅花村会议旧址

     

    二、全面推行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出版的措施

    1、做好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出版规划

    推行乡镇(街道)、村(社区)志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宁海的现状而言,全县18乡镇(街道)363个行政村(社区),除长街镇和11个村已出版外,其余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都面临出版志书的需要。我们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切忌一哄而上,而不顾志书的质量。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易后难、先点后面,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实施。提倡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启动修志工作,尤其鼓励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特色名镇、名村,率先完成修志任务。以每年启动2至3部乡镇(街道)志1824(社区)志,争取通过10年时间完成乡镇(街道)志和全县60%(社区)编纂出版,按部就班确保志书的质量,并形成系列。其余实在困难的村(社区),分乡镇(街道)以简志或(社区)概览资料集的形式进行出版。这样在时间上也能接上下一轮修县志,确保修志人才的持续性。

    1. 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乡镇(街道)志、(社区)编修方案

    确总体思路和实施步骤,做好组织发动、统筹规划、业务指导、志稿评审、审查备案等工作任务。要树立精品意识,坚持思想性、资料性、著述性有机统一,系统、翔实记述乡镇(街道)(社区)的发展历程、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切实做到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资料翔实、特色鲜明、记述准确、文字精炼、印制规范。要建立健全志书质量保障体系,严格实行承编责任制和主编负责制,落实好评审制度,规范编审程序,从严审核把关,确保志书质量。

    同时坚持详今略古,重点记述1949 年后乡镇(街道)(社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变化和发展成就。突出个性特点,避免千志一面。鼓励创新,对于历史特性、时代特点、地方特色等个性内容的记述,可以适当打破常规。

    1. 重点做好家族修谱到村(社区)修志的现代转换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聚族而居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家族观念正逐渐淡化,但家庭还在。家庭由过去为家族的一分子,变成(社区)的一分子。(社区)以家庭为基础,构成了新型的、现代的邻里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远亲不如近邻”,同宗同族的关系不如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社区)志编修逐步取代族谱势在必行。(社区)是官修的正史。从光宗耀祖的角度看,它的层次比家谱更高。

    截至目前,宁海县记录在册的有578部家谱,估计有800多部家谱,服务于百姓与民间。家谱连绵不断地编修与传承,与本姓族的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丁有直接关联,这就是家谱在民间不可替代的文化魅力。数十年来,有的百姓因家谱不存,家族观念淡薄,重新唤起民间对文化传承的激情,便是我们编纂村(社区)志的历史使命。让优秀的居民、村民、模范家庭青史留名。无论权力、地位、财富有何不同,留一个好口碑,留一个好名声,这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在民间的土地上,为百姓留名的是家谱。因此,我们要全面编修村(社区)志,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青史留名” 的机会,给每一个家庭一个展现优良家风的平台。

    从我县看,首轮、二轮县志修编期间,只有11部村志出版,表明现在我们的社区、行政村彰善引风气的青史阵地少有人坚守,如果社会主义的青史不去占领,其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存史是地方志和家谱共有的功能,理所当然地要融合传承。资政是地方志的核心功能,无论哪一级修志,都必须考虑为当政者服务,以便造福一方,但家谱编修是没有这一功能,所以要大力鼓励村村修志但同时也不反对百姓自发修谱

    在修村(社区)志中对家谱的传承与借鉴,首先要充分反映本土姓氏家族的变迁史,要将百姓的血缘认同融入乡土认同之中。其次,要像家谱一样坚持以人为本,以对人们生活的充分记述、对民生事物的深情表达,在百姓心中实现由对家族的心理依赖向对村与社区的心理依赖的转换。再次,要传承家谱中承先启后、守礼明义、彰善化人的文化传统,浓墨重彩地书写人物、家庭的内容,呈现各姓氏人物的历史功绩和当代作为,记述各姓氏美好家风的传承和文明家庭创建中的先进事迹,从而增强百姓的亲切感、荣誉感和认同感。

    1. 必须营造全民修志的氛围

    实现弘扬方志文化,不能忽视了民众的力量。一个耳熟能详、民间盛传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经济实力、军事装备悬殊,人民解放军却取得了扭转乾坤的胜利。有人对此大惑不解,向陈毅请教。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风趣幽默的语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弘扬方志文化,何不借用一下人民群众的“小推车”?这就需要我们做工作,要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向广大人民群众说明道理,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上下联动,有关部门各负其责,整合资源,纵横协调,综合推进的新格局。

    在推动工作中,注重宣传,强化激励。如在资料征集中,发动党团员干部带头收集材料;动员村民凑集资料,比如家谱、文物等;动员从事过教师、医生等职业的人员

    贡献资料;致信在外工作人员为家乡邮寄资料动员能工巧匠、知名人士就某重要方面提供资料动员熟知革命斗争史的老革命、老干部、老党员写回忆录等。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及其坚守使命、淡泊名利、锲而不舍、甘于奉献的精神,建立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5必须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

    一是要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地方史志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各方支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史志部门要成立修志专家咨询评审组,负责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修工作的业务指导。县级史志部门具体负责统筹规划、业务指导、专家评审等工作。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委员会,组建编写班子,负责资料搜集、篇目设计、志稿撰写、内部评审等工作,经县级史志部门审查验收后方可出版

    二是要强化修志保障。乡镇(街道)、村(社区)要把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修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县级史志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及时研究解决编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搞好资源整合,将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修纳入“振兴乡村战略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与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相结合,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修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加强修志队伍建设。要发挥县级史志部门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县志编纂任务结束后,分层次开展对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主编、主笔及参与修志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和动员专家学者、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以及知情人、当事者参与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修工作。要大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走出去,学习别人先进的修志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为编修好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发挥应有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为传承文明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赋予我们创新性发展方志文化的使命,为当代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特别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作出我们的贡献。宁海县里经过两轮修志实现了从旧志到新志的转换。但是乡镇(街道)志与村(社区)志的编修在新时代还没有普及。大力发展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发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取代千百年的家谱继续发挥对普通中国人的影响力,深度挖掘这些得天独厚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将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参考资料:纪兴本谈谈村志编修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②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于瑞东推动镇村志编纂工作的实践与思

    ④韩保农:关于弘扬方志文化的几点思考

     

    (作者:宁海县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人:刘学海 联系电话:13777282808

    邮编:315600 联系地址:宁海县县前街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