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方志编修
  • 方志编修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 与地方志的编修
  • 阅读:
  • 时间:2018-12-07
  • 来源:
  •  

     

     

    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

    与地方志的编修

     

    郑国志

     

    摘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以自然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为基础,立足自然规律、立足生产实践、立足矛盾性质、立足前进方向,指社会发展前进。地方志编修应该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引,具体、实际而恰当合适的开展编修工作。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方法论 地方志 编修

     

     

    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的编修工作做了具体和细致的规定,其中第六条“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

    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明确了地方志编修的空间范围是本行政区,记述内容是这个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状况,时间跨度是以往的历史和现在。志书的内涵要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志书的定位要全面客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党和国家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全国地方志事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地方志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明确在发展改革大局中的目标任务,科学规划,积极创新,有序推进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个纲要中,提出了地方志的价值和具体的功能:“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地方志工作的方向、意义和目标均在于此。

    地方志书的编修,对相关内容和编写资料的选择,有时间断限和空间跨度。《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但在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之前很多省市,都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修志工作,并且时间跨度大多为本地有历史以来到第一轮启动修志期限为止,如一轮《宁波市志》,沿革起止年限为春秋时期到1990年。而二轮《宁波市志》的起止年限是1991到2010年。无论是几千年的历史,还是数十年的历史,地方志的编修,在《地方志工作条例》中要求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要求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都有一个核心词汇“发展”,就是要把本行政区域内的历史发展智慧记录下来,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文化和智力支持。

    “发展”为核心词汇,审视地方志编修工作,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指引是必须、必要和必备的。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着重肯定人的存在、发展和价值,社会的存在、发展和价值,人和社会的实践及其发展、价值,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将人类社会看视为‘有机体’,并且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作用中来探讨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马克思认为人是整体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矛盾的推动中,立足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历史进步。人,是社会的人,人立足于现实,是现实存在的组成部分,发展应该根据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发展需要,做到“以人为本”。而这个需要就是国家所要解决的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一个又一个矛盾的解决,实现历史的进步,实现历史的跨越,达到社会发展进步的目的。社会因为人而存在,人也因为社会组织,实现历史创造,以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人自身的价值,进而推动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社会发展,历史进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最基本的方式,靠的就是人的实践。马克思认为“在‘实践’这个‘社会化的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从革命化地改造了的‘主体’方面,‘去理解’世界,这确实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最伟大的‘视角转变’。”马克思认为所有的社会生活围绕的中心是人。社会主体是人。实践是人创造价值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但人理解世界,改造世界,靠的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最伟大的视角转变,就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人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方法论,形成完备的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方法论体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立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深化实践活动,肯定人和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得出改造社会、实现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在人、社会、自然、历史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者历史性的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即自然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这几个辩证法的基础是人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的实践。并且“实践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也是其几个侧面,不能分立,更不能割裂。”在自然辩证法中,可以得出的具体方法论是按照自然客观规律,实现社会科学发展。从实践辩证法中,可以得出具体方法论是根据实践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唯物辩证法中,可以得出的方法论是要根据矛盾性质,解决矛盾。在历史辩证法中,可以得出的具体方法论是用运动、变化、前进、发展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沿着事物发展的前进方向,以价值创造为根本的历史衡量标准。

    地方志编修是一个时期或者是几个历史阶段中社会发展风貌、自然地理和人文科技等等总的历史文献综述,如何展现和记述这段时期的历史,应该选取那些文献资料,以什么样的价值观为导向?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是最好的指导方针。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与地方志的编修

    1,立足自然规律,探寻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和途径

    毛泽东主席认为“人的认识,主要的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的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人的认识的深化,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人通过生产实践,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发展规律,在人的劳动生产中,人们认识和处理社会关系。地方志编修要记述的是自然的发展状况,自然的发展规律,在自然的发展规律中,人的客观生产实践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在宁波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修的二轮《宁波市志》中,记述时限是1991-2010年,要求是把这20年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自然、地理的历史脉络记述下来,首要任务是要根据自然客观规律,找出宁波市的社会历史发展脉络。这个脉络大的走向体现在二轮《宁波市志》的纲目中,二轮《宁波市志》总体有90卷。二轮《宁波市志》90卷的内容涵盖了宁波市自然、地理、物产、人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整个篇章布局从第1卷的建制区划卷开篇,到90卷的象山县卷。从宁波市客观存在的自然、地理和资源等最基本的物质存在为行文之始,然后再记述宁波市最突出的生存建设的硬件——社会、城市、港口等发展建设。在物质基础之上,记述人的生产活动,突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在记述人与自然的交互之后,在记述人与人的活动,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就是宁波市的政治生态、人民生活、文化传播等人与人的活动,以此展开整个二轮《宁波市志》。最后以区、县(市)的各个篇章呼应开篇建制区划。整个二轮《宁波市志》的整体架构与毛泽东主席阐述的人的认识,从自然资源、物质条件开始,到人与自然的交互,最后到人与人的交互的思路,基本相符。

    地方志编修是一个长期、繁杂而艰苦的工作,编修时间往往需要好几年,甚至十数年。期间要接触地方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的多种层面,以及数不胜数的文献资料。在这么多的层面中,把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去芜存菁,编成一部志书,并且客观真实的反映市志断限范围内的历史发展情况。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是必须、必要的。毛泽东主席认为“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地方志编修中,立足区域实际情况,把本区域发展的内在而本有的规律性,作为编修工作的内在核心,并客观实际的体现出来,达到“存史”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个行动的向导直接的方法论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者最基本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立足生产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毛泽东主席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民进行物质生产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与自然的交互,靠的是人的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只有进行生产实践,人类才有生存的资本,基本的生活才有保障。没有生产实践,人类的存在将没有意义。生产实践决定人类生命的延续。在地方志的编修中,生产实践应该是最基本的记述核心。只有把人民的实践活动,恰当合适的记述下来,地方志编修才有其应有的现实意义,才能为现实的社会发展提供应有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

    社会发展,依托于社会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推动社会发展向前。地方志编修工作是把生产实践的史实,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史实,恰当合适的记述下来。二轮《宁波市志》中基本上是以人类的实践为中心,展开记述。二轮《宁波市志》从自然资源、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其他特有产业的记述,都是围绕着人类的生产展开。如宁波市的建筑业、服装业、港口建设和城乡建设等,都是宁波人民突出的实践成就,也是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有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宁波人民劳动创造的伟大成绩。这个成绩是广大宁波人民生产实践的成果。人的实践活动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度。但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不尽相同的。实践对于大多人而言是普通的生产生活,地方志编修要在这些普通中寻找不普通的实绩和事迹,尤其是产生特殊影响的实践活动,地方志工作者要做充分的分析考量,要具体的分析问题,具体而合适的加以记述。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的分析具体的情况。”地方志编修涉及到社会各方各面,大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宏观审视,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地方志涉及的区域和时间断限内的任何事物,都会接触到。如何在这么庞大的视域内,把合适的材料精选精炼,编修成为一部合格的志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必要的方法论。在二轮《宁波市志》编修中,即有从事物的萌芽、发生、发展到结果的历史史实,也有事物继承以前、历经发展、再继续发展的史实。在历史发展中,成绩是主要方面,但不当因素也存在。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重要。只有立场明确,方向明确,思想明确。地方志编修才有实际意义。在二轮《宁波市志·审判卷》中,海事审判的主体是1993年建立的宁波海事法院,其工作的涉及国内、国外和各相关人员的多方利益。全国只有十家海事法院,宁波海事法院在全国的审判机构中有非常明显而突出的行政和地方特色,是宁波地域特征的重要表现。但宁波海事法院相对于宁波市其他的部门,如党委、政府、中级人民法院等来说,又是相对弱化的部门。所以宁波海事法院在二轮《宁波市志·审判卷》中,只占一章内容,但记述的内容相对仔细详尽。宁波海事法院从成立到2010年的发展和主要工作成就,都有细致的记述。二轮《宁波市志》着重把宁波市海事法院自1993年成立以来,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渔民利益、维护国内外相关商贸利益的工作实绩,做重点而且详细的记述,突出宁波海事法院的工作实绩。这样经过具体的分析处理宁波海事法院的相关材料,与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资料相互配合协调。整个二轮《宁波市志·审判卷》审判卷从内容、形式到篇章结构,相对合理。

    1. 立足矛盾性质,以矛盾的解决为中心和延伸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毛泽东主席认为矛盾“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任何时候,任何发展过程,矛盾都存在。有发展,就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矛盾本身的对立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所以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无论何事何时何物都离不开矛盾。但“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并且“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二轮《宁波市志》作为宁波大市区域内客观历史和现状的史实综述,首先要考虑的是1991-2010年内宁波市的普遍情况,就是宁波总的发展成就。在总的发展成就之上,审视这些发展的特殊性,尤其是宁波市特有的发展事物和特征。二轮《宁波市志·人大卷》着重记述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二十年的工作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最高权力机关,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宁波市又是计划单列市,具有地方立法权。人大卷的编纂,在记述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普通工作成就之外,要突出记述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本身特有的成就,立法工作其中的特有部分。人大卷立足人民代表大会制本身,从人民代表大会的构成到宁波市人大代表大会会议和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的各项工作和决策,着重展开记述。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开展工作的核心,记述相对细化,同事对于宁波市所立的地方法规,做了选择性的概述、罗列和简介。整篇人大卷体现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在1991-2010年间民主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人大卷的记述体例和内容,即兼顾普遍,又突出特色。

    矛盾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有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矛盾在“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并且“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因为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性质。对于涉及矛盾的事物和因素,要慎重处理和分析。地方志编修的指导思想、政治立场和根本利益,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能出错。对于什么事物可以入志,什么事物应该入志,什么事物必须入志;什么事物应该委婉,什么事物需要隐晦,什么事物必须舍弃等等,都要明确到位,不能出错。在二轮《宁波市志·军事防空卷》的编辑中,考虑到军事问题的敏感性,对于记述的内容和角度,做了处理。军事防空卷对军事问题的编纂,重点在于对地方驻军的军事战斗能力、保卫国家能力和军队素质提高的记述。即与国家利益相符,又展现新时代军队风采。对于相关入志材料的选择,尤其慎重细致。根据地方志的编纂原则对于相关材料进行合理的精挑细选,凡是涉及到敏感性问题的,一律不用。在二轮《宁波市志·军事防空卷》中对于驻军、装备、训练等问题,从宏观着手,尽可能大而化之,模糊记述。但相应的成就,记述到位。而对于兵役、国防动员等问题,则从细微入手,小处着眼,记述详细。尤其是国防动员,是军队与地方之间的联动机制,可以反映国家的保卫能力的的重要方面,也能说明军地联动关系,记述相对细致。军事问题经过正反分析,正确选择材料,恰当合适的编修记述,军事防空卷符合地方志工作和相关方面的编写要求。

    1. 立足前进方向,以价值创造为衡量标准

    社会和历史总的方向是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如何判断生产活动、自然、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价值是绝对的衡量标准。在地方志编修中,两样价值“一是生产活动,一是人们的认识”。生产和认识的价值在于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地方志编修应该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为评价标准。在地方志编修中,应该把贯穿在整个社会物质条件、经济条件中的人民生活水平、精神文化层不断提升的过程记述下来。在二轮《宁波市志》中,记述重点也是宁波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怎么一步一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记述以自然界、社会、人民日常生活中,人们享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怎么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二轮《宁波市志》中,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是两条主线。在物质和精神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二轮《宁波市志》作了系统的处理,有专门记述经济发展的经济部类,有专门记述产业发展的工业部类,有专门记述政治生态的政治部类,有专门记述精神文化的文化部类等等,内容涵盖广博。但发展的标准一致贯穿其中,整部二轮《宁波市志》以各行各业具体的发展情况和实际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从经济部类中,可以看到宁波经济在20年间,数量和质量的飞跃。在工业部类中,可以看到宁波的工业怎么发展壮大,并在全国占据一定位置的实际情况。在政治部类中,可以看到宁波政治文明进一步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民生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在文化部类中,可以看到宁波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跨越的具体表现。在整部二轮《宁波市志》中,记述历史发展的总方向是运动、变化、发展和前进,是宁波整个社会组成的相关因子在质和量方面的提升和改变,是整个社会运动向前发展的过程的记述。

    在二轮《宁波市志》中,通篇灌注了前景、发展、提升的脉络。二轮《宁波市志·人民政协卷》中,着重记述的是宁波政治文明的不断提升,如政协委员构成的结构的不断细化合理,政协工作的日趋多样并且深入基层。政协工作主要的方面:政治协商形式日益丰富,内容涵盖宁波市各个方面;民主监督切实维护政治民主、民生利益;参政议政为宁波的重大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促进宁波社会经济发展。人民政协卷把人民政协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记述下来了,并且把政协工作的实绩也记述下来。在二轮《宁波市志》中,县、市(区)卷的经济数据是很鲜明的例证。以二轮《宁波市志·象山县卷》为例,1991至2010年象山县经济总量的构成以及数据分析,可以明显看到象山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象山县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生活用品的拥有程度的提升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可以看到象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象山开渔节、民俗文化的开发和文化遗迹的挖掘,可以看到象山人民精神文明的一部分;象山县内建筑产业、针织产业,海洋产业的实际例子和数据,可以看到象山建设的缩影。这样整部二轮《宁波市志》中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是明确、恰当、合适的。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对地方志编修工作的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了地方志编修的原则。其中第一条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通过编修和开发利用地方志成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第六条坚持修志为用。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开发利用水平;拓宽用志领域,提升服务大局能力,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读志用志水平。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对于地方志编修的正确方向和修志为用这两个原则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明确了地方志编修的思想内涵,也明确了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与这两个地方志编修的基本原则是高度契合的,是地方志编修的重要理论来源和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人的本质和社会再生产的一些基本观点,如社会发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过程;人的本质不是孤立的抽象人,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和丰富起来;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就产品再生产而言,包括物质产品、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再生产,等等,具有普遍的意义,当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是人自然实践生产力、生产关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各个因素相统一的方法论“以人为本”的方法论;人串起了所有的关系和所有的因素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党。在《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纲要》要求地方志编修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党和国家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地方志编修工作必须服从于中国共产党的总体部署,所有的工作与思想必须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开展服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总的践行者,是实现整个社会彻底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的政党。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时刻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中。地方志编修是中国共产党工作开展的一部分,应该坚持并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应用到实际编修工作中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纲要》中提到的修志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修志为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这是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方志工作者的工作方向和意义所在。地方志编修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需要开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供历史智慧,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历史记录下来,地方志编修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致的。

    总的来说,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立足于“以人为本”、“自然存在”“实践创造”和“精神引领”,是以人与生产实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学说,是社会怎么一步一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方法论。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一部分,地方志编修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开展进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符合地方志编修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地方志编修必须依据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把社会怎么一步一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按照史实忠实的记述下来,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郑国志

    工作单位:宁波市史志研究中心

    职称:助理研究员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和济街95号行政中心8号楼1908室

    邮政编码315042

    联系电话18957407527,0574-89188975

    电子信箱zhengjitiand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