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张人亚同志诞辰120周年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试比较张人亚与徐毅平的革命实践
  • 阅读:
  • 时间:2018-12-07
  • 来源:
  • 试比较张人亚与徐毅平的革命实践

     

     

    张人亚是浙江宁波北仑人,1898年5月出生,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2月在江西瑞金殉职,牺牲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徐毅平是广东东莞石龙人,1920年9月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在广东曲江被敌人杀害,牺牲任中共曲江特派员。两位革命者在家庭出身、领导革命斗争和保存革命文献等方面,均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试对张人亚与徐毅平两位英烈的革命实践进行比较,继承弘扬他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精神。

     

    一、立志救国救民,向往光明投身革命队伍

     

    ㈠两位革命者均出生于风气开通的南部沿海地区

    宁波位于东南沿海,是一块红色热土。宁波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的革命篇章。1898年5月张人亚出生于宁波北仑的一个农民家庭张人亚父亲张爵谦思想开明进步想方设法让子女尽可能读书识字。幼年的张人亚,在其堂兄张范和开的霞浦学堂读书。张范和见张人亚品学兼优,就动员张爵谦送张人亚去镇海县立中学就读。1913年张人亚初中毕业为分担家庭生活压力,离开家乡到上海的老凤祥银楼做学徒。

    东莞位于华南沿海,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了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1920年9月徐毅平出生于东莞石龙的一个棉商家庭。徐毅平年幼时,因洋纱洋布大量进口,棉纱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家庭经济状况日趋困难。徐毅平的父亲徐民纲,曾作为商界代表参与迎接孙中山的活动,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徐民纲重视子女的教育,徐毅平自小在东莞励志小学读书,后随父转学到广州五十一小就读。小学毕业后,徐毅平考入广州广雅中学。

    ㈡两位革命者都在早成立党组织的大城市入党

    上海是全国最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区。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张人亚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上海最早的也是仅有的几个工人党员之一。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团中央书记施存统兼任上海团地委书记张人亚担任上海团地委执行委员,不久接任上海团地委书记。

    广州是全国最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区之一。上海党组织建立后,陈独秀于1920年12月从上海抵达广州。1921年春,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陈独秀任书记(不久由谭平山继任)1929年,年仅9岁的徐毅平随父转学到广州,开始在这座富有革命传统的城市学习成长。1937年秋,在广州读高中的徐毅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㈢两位革命者均在入党不久即开始领导革命斗争

    1923年10月,入党刚满两年的张人亚(时任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主任领导了上海金银业工人大罢工。这次罢工前后持续了28天,有2000多名上海银楼工人参加,声势极为浩大,资本家被迫改善了工人群众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通过罢工斗争,使上海工人阶级看到了团结斗争的力量,也给中外反动势力以强烈的震撼。

    1938年7月,入党将近一年的徐毅平从广雅中学高中毕业。他本已考上广州大学,但他放弃升学机会,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1938年10月广东省会广州沦陷前夕,徐毅平与“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战时工作队”取得联系,组织30多名爱国青年参加该会的“战工队”并担任队长。他的妹妹徐适,当时只有十三、四岁,也参加了“战工队”。徐毅平率领他们从广州步行出发,向佛山前进沿途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到达佛山时,适逢佛山也大疏散,兵荒马乱,一片萧条。徐毅平随即率队离开佛山,几经周折辗转走到开平县的赤坎镇,住在郊外农村,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9年初,徐毅平接党组织指示,率领队员从开平县出发,途经肇庆、四会、清远、英德等地,到达广东北部的曲江县(今属广东省韶关市)。

     

    二、服从组织安排,忘我工作直至壮烈牺牲

     

    ㈠两位革命者遵照组织安排奔赴各地开展革命活动

    张人亚因领导工人罢工于1923年11月被资本家开除。从此,他“投身革命即为家”,按照党组织安排不辞劳苦地辗转各地开展革命活动。1924年3月,张人亚奉命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奉调回国,同年8月任中共上海浦东支部联合干事会书记;10月,任中共上海浦东部委书记; 1927年初,调任中共江浙区委宣传部分配局负责人。

    1928年4月,张人亚调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处内部交通科科长。到任后,他对中央机关的联系接头办法作了改变,重新整顿内交员队伍,对政治不可靠的人员予以清退,已暴露或即将暴露的联络点一律停止使用。由于加强防范,国民党特务多次搜查中央机关和联络点,都被张人亚机智应对,化险为夷。他还多次顺利完成了护送和迎接中央领导人的任务,受到中央的表扬。

    1929年7月,张人亚调离中共中央秘书处,到外地秘密为中央筹集经费。通过向进步人士和工人群众募捐,仅用半个月时间就筹集了大洋两千多元,全部上交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1930年,张人亚在芜湖开办了一所金铺子,对外加工金银、收购和出售金银饰品。这间金铺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金库,接收苏区送来的金条和财物,转换成现洋和钞票,再转交到上海给党中央。张人亚和同事们守着金铺子,经手大批的金银钱款,过着艰苦俭朴的生活,从不轻易动用公款。

    1930年底至1931年初,张人亚奉命回到上海,担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1931年6月,张人亚任中共芜湖中心县委书记。到任后,张人亚宣布立即停止一切冒险攻打城市和大据点的军事行动,同时释放了被错误关押的近百名干部和工作人员,重新任命了一批县区领导干部,不就开创了芜湖地区的工作新局面。

    1939年初徐毅平率“战工队”抵达曲江(今属韶关)时,广东省会广州1938年10月下旬沦陷中共广东省委、八路军广州办事处和广东省政府、四战区司令部在此前后移至曲江,曲江成为广东的战时省会和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

    1939年3月,徐毅平参加了中共广东省委在曲江县城韶关西河坝举办的第一期党员干部训练班。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组织部长李大林等亲自授课,对学员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形势教育,提高他们对持久抗战的认识。徐毅平经过学习,思想觉悟和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他向党组织提出,希望能够到党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

    1939年7、8月间,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徐毅平的志愿,派他去党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连阳地区(今属广东清远),担任连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兼连县中心支部书记。同年9月,连连阳乳四属工委成立,徐毅平任工委书记。连阳地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远比大城市艰苦,但徐毅平吃苦耐劳,忘我工作。加上他性情开朗,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很快就打开了连阳地区的工作局面。徐毅平的胞妹徐适,也由中共曲江县委派往连阳地区,协助开展工作。徐毅平兄妹在阳山县久别重逢,一起乘坐木船往连县。途中木船被撞坏,徐毅平沉着冷静指挥抢救,使全部人员安全脱险。

    徐毅平的父亲徐民纲获悉自己的儿女在连县开展革命活动,但经费较为困难,立即汇去60块光洋。徐毅平用这笔钱在连县举办了两期党员训练班,为连阳地区培训了一批骨干;接着,又在连县、阳山县秘密建立起党支部,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连阳地区党的工作在徐毅平的领导下,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共广东省委和北江特委多次称赞他是一个党性强、年青有为的干部。

    1940年夏,徐毅平调任中共英西特派员;1940年秋,调回广东战时省会曲江,担任省委联络员。中共广东省委要求徐毅平利用其父亲在余汉谋部任中校咨议的有利条件,多方收集情报。徐毅平回到曲江县城,住在上后街七号莫雄公馆内,以曲江县税务局雇员的身份作掩护,在住处建立了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广东省委领导张文彬、李大林和北江特委领导黄松坚、李守纯等,经常在此秘密接头,研究布置工作。

    由上可见,张人亚、徐毅平两位革命者均服从组织安排,克服艰难险阻,往返各地开展革命活动,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堪称革命典范。

    ㈡两位革命者均在艰险的环境中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张人亚是积劳成疾牺牲在由瑞金前往长汀检查工作途中的。

    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1931年11月,张人亚遵照党组织安排赴瑞金工作1932年初,任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委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张人亚协助中央工农检察委员部部长何叔衡,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检察行政管理制度,检查中央政府各项方针政策执行情况,参与中央苏区拥军优属、禁杀耕牛、调解纠纷、社会救济等工作。他经常率领工农检察部干部深入苏区各地,查处各种违法乱纪、失职渎职行为,调查核实控告材料。他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敬重。

    1932年6月,张人亚接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长,同时保留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委员职务。在此期间,张人亚为传播革命火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当时,张人亚领导的中央出版局负责整个中央苏区的出版业务,工作极其繁忙。他日夜操劳,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中央印刷局印刷了大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报刊和书籍,多次受到党中央的表扬。张人亚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央苏区各类出版物的发行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张人亚领导中央苏区的出版、印刷与发行三项工作,建立健全出版、印刷发行机构,印行了一大批苏区急需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推动中央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党的早期出版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2年12月下旬,张人亚带病从江西瑞金出发,到福建长汀检查指导工作。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张人亚早已积劳成疾,加上瑞金到长汀路途遥远,途中张人亚旧疾复发,因缺医少药无法及时救治而光荣殉职,牺牲时年仅34岁。1933年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发表悼念文章《追悼张人亚同志》,称赞他“对于革命工作是坚决努力,刻苦耐劳”,“因为努力工作为革命而坚决斗争使他的身体日弱”,是“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徐毅平是在外出汇报工作期间牺牲在由英德返回曲江途中的。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当局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掀起反共逆流。广东战时省会曲江,逆流更严重。 1942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中共南委(1940年11月成立,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派出机关)、粤北省委(1940年12月成立,省委机关设在曲江)事件”,南委组织部长郭潜在曲江被捕叛变,中共粤北省委机关在曲江遭到破坏,省委书记李大林被捕入狱

    南委、粤北省委事件发生,南方各地的党组织危急。中共粤北省委秘书长严重急电南方局和周恩来,请示应变办法。南方局和周恩来立即电告中共中央,同时连续电示南委和广东党组织采取紧急措施。在此危难时刻,徐毅平忘却个人安危,临危不惧地履行省委联络员职责,与省委秘书长严重保持密切联系,想方设法做好善后工作,使被捕的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他还及时传达了粤北省委书记李大林在狱中送出的秘密息,使各级党组织避免受到进一步的破坏。

    完成粤北省委事件极度紧张的应急联络工作后,徐毅平积劳成疾,重病住院。出院后,隐蔽在家里调养(此时粤北党组织遵照南方局和周恩来的指示,停止组织活动,党员分散隐蔽)。1943年秋,徐毅平大病初愈,但身体还很虚弱。他一心想着党的事业,便利用他父亲的社会关系,到曲江大塘小学担任校长。当时,党的组织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徐毅平与李守纯(中共后北特派员)、罗耘夫(中共马乌特支书记)等仍保持密切联系,等待上级恢复党组织活动的指示

    1944年冬,上级通知粤北地区的党组织恢复活动,徐毅平被任命为中共曲江特派员,负责恢复曲江党组织的工作。1945年1月下旬,广东战时省会曲江沦陷。共产党员梁展如、罗玉麟、杨维常等组织起一支200多人抗日游击队,活跃在曲江南部的马坝乌石一带1945年3月,徐毅平抵达这支抗日游击队驻地,听取杨维常等人的汇报,召开党员会议,传达北江特委的指示,宣布曲江恢复党组织活动接着,徐毅平决定举办抗日游击队青年骨干政治训练班,切实加强党对这支抗日武装的领导。他任命杨维常为班主任,吸收何远赤、何耀爵等10余人参训,同时亲自为学员上形势教育课,启发学员认清形势,提高斗争勇气,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在培训中,经徐毅平等考察批准,青训班学员何远赤、何耀爵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徐毅平接到通知,离开曲江乌石鹅鼻洞前往英德,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汇报完毕返回曲江途中,在英德、乳源、曲江三县交界的大山里碰上敌人,不幸被捕。被捕后徐毅平英勇不屈,壮烈牺牲,为党和人民献出了年仅25岁的生命。

     

    三、重视保,留献传承红色基因

     

    ㈠张人亚守护党章功绩永留青史

    张人亚自幼喜欢看书学习入党以后保存党的文件和书刊等物品的意识较强。1927年冬,张人亚秘密回到宁波镇海霞浦老家,请求父亲将他带回来的一批文件和书刊妥善收藏好。交待完毕,张人亚当天就悄悄离家。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为确保这批文件和书刊安全隐秘地保藏,张爵谦将文件和书刊用油纸包好,秘密放入张人亚的衣冠冢里。

    二十多年后,宁波解放张人亚一直没有,也没有任何消息张爵谦估计张人亚可能牺牲了,便将这批文件书刊取出,交给三儿子张静茂,嘱其带回上海交党组织。

    1952年7月,上海总工会征集上海工人斗争史料,张静茂将这批文件书刊送去,史料委员会挑选了其中与上海工人斗争史有关的百余件文物留下。1959年,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身)开始征集革命历史文物,张静茂把从上海总工会带回来的文物全部捐赠。这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除了中共“二大”文献珍藏在中央档案馆外,其余分别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其中,被评为“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二十一件。

    ㈡徐毅平存文稿凝聚革命精神

    徐毅平自小聪明好学,见书就读,入党以后也注重保存革命文件和文稿。1943年秋至1944年冬,徐毅平在停止组织活动等待上级指示期间,坚持学习,博览群书,关心时政,写下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论文和革命诗词,留下了一批凝聚革命精神的文化财富

    1945年1月,日寇为占领粤汉铁路全线,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广东战时省会曲江发进攻。1月27日,曲江沦陷。徐毅平将母亲和3个年幼的弟妹安顿到曲江枫湾乡陈下村,随后奔赴抗日武装斗争前线。1945年端阳节(6月14日),徐毅平最后一次回陈下村,第二天清晨临行前, 一包用白色土布包着的文稿交给母亲保管。一个多月后,徐毅平英勇牺牲。

    抗战胜利后,徐毅平母亲将那包文稿珍藏在她床下的一个暗柜里,在解放前从不允许子女打开来看。徐毅平胞弟徐矛回忆:“1949年初,我家迁往广州。10月,广州解放,我才获许打开来看,里面全是大哥的手稿……1989年2月父亲临终前,嘱咐把大哥的遗物要回来……又过去20年,我们五个兄弟姐妹,都相继离、退休了。但越是年老了,就越是对大哥产生更深的怀念。因为,大哥是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大哥的英雄事迹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把大哥作为我们的楷模,努力继承和发扬大哥的革命精神……几经周折,终于把大哥的遗物找了回来。2011年末,当我们打开刚找回来的,还是原来熟悉的,但已霉旧发黄的那块土布时,我们惊呆了,简直像是一块久埋地下刚刚出土的‘金子’,令人震撼……”

    2015年6月,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韶关市曲江区史志办公室在徐毅平烈士亲属的帮助下,整理徐毅平烈士的部分遗稿,编印《热血青春》(徐毅平烈士遗稿选编)一书。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天骥在展读《热血青春》初稿后,心灵为之震撼,挥笔写

    “徐毅平烈士是文艺青年,更是热血青年。日寇侵华时,他毅然投身于抗日斗争和革命活动的洪流中,发动群众,从事秘密工作。他艰苦卓绝,出色地完成组织交下的任务。事隔多年,我们虽然无法得悉他在斗争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但是,透过《选编》,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他为了唤起民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如饥似渴地努力钻研马列主义著作,写下大量读书笔记和发言稿。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蝇头细字,我们可以想见他日日夜夜,埋头工作。透过他创作和抄录的歌曲,我们可以想见他多才多艺,深入群众,鼓舞群众,活跃在群众当中的身影。”

    “这份遗稿,是当年千百万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思想感情的真实纪,是战斗在无形战线上革命者的精神缩影,是我国、我省的珍贵的革命文物。

    2016年6月,徐毅平胞弟徐矛等亲属将珍藏了70多年的徐毅平烈士遗作手稿捐赠给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为推动广东党史研究提供重要史料和素材。

    ㈢珍贵文承载革命理想激发奋进力量

    在张人亚的革命生涯中,最富有革命传奇色彩的是他和父亲张爵谦守护了第一部党章等众多珍贵革命文献;由于徐毅平母亲等亲属的用心保存,徐毅平烈士凝聚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稿得以保存至今,同样也颇具革命传奇色彩。张人亚比徐毅平年长22岁,是徐毅平的革命前辈;两人虽从未谋面,但徐毅平继承了张人亚忘我工作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他们对党极度忠诚的信念和重视保存革命文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赤胆忠心的英雄壮举,将汇聚成强大精神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行。

    张人亚与徐毅平保存下来的珍贵革命,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尚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鲜活党史教材;同时,也是进一步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本质和危害,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在张人亚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他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沿着张人亚等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民族复兴之路,谱写无愧于历史与时代的新篇章。

     

     

    作者:伍时毅

    工作单位:韶关市曲江区史志办公室

    职务:主任

    通讯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史志办公室

    邮政编码:512100

    联系电话:0751—6669121、13642598608

    电子邮箱:6736511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