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基层资讯宁海
  • 宁海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海县“数字村志”成果展示暨现场推进会召开
  • 阅读:
  • 时间:2024-03-18
  • 来源:
  • 3月7日上午,宁海县“数字村志”成果展示暨现场推进会在梅林街道花园社区举行,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郑金月,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邢孟军,县委副书记方勤出席,县委常委、副县长郭文魁主持。

    据悉,2023年11月,宁海县在全省首创打造“宁海有志”数字村志平台。该项工作根据“一年布局起势、两年突破提升、五年全面覆盖”的目标任务,首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到宁海考察过的3个村,即前童镇大郑村、深甽镇柘坑戴村、梅林街道花园社区试点推行,构建数字村志数据资源库,加快推进村庄文化资源、地情资源数字化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截至今年2月底,3个试点村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为推动“数字村志”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会上,郑金月指出,“数字村志”是赓续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引导人民群众深入参与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也是顺应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落实省地方志数字化转型工程的创新之举。他强调,在编修过程中要把握好五点要求:一是要牢记“政治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政治要求、政治标准贯穿“数字村志”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二是要反映“大变化”,特别是要从村庄层面忠实记录“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年来村庄发生的精彩蝶变。三是要记录“老百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为民修志”,把村志打造成“老百姓”共同的精神家园。四是要着眼“可用性”,一方面要加强可读性,通过引入家族谱、姓氏来源考证、家训家规等,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另一方面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推进村志资源在乡村治理、涵养家国情怀等方面的转化应用,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五是要注重创新性,坚持志书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在编撰形式、体例结构、材料收集、行文规范等方面都可以有所创新。

    郑金月强调,要大力推广试点成果,注重在“数字村志”的编撰方面形成规范标准,完善编撰和利用的功能,努力打造“数字村志”建设的实践范例,擦亮“数字村志”文化名片,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经验。

    邢孟军指出,“数字村志”实现由传统方式向数字方式、由重修轻用向修用并重、由小众文化向大众文化的“三个转型”,充分发挥了“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一是更真实、更立体、更全面地存史,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既实现多元表述,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保存百业因果兴衰、地方特色特产、本土人物家风、真实群众生活、独有方言风俗等历史面貌;又实现多方佐证,去伪去粗、求真求实,更忠实记录村庄历史变迁。二是更精准、更高效、更智慧地资政,为“参谋”“资治”规划编制、旅游开发、环境治理、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等方面提供了权威的数据底板,找到了村志资政的新路径,打开了村志活化利用的新场景。三是更有趣、更有情、更有料地育人,作为展示乡土文化的平台、讲好宁海故事的窗口、引导全民读志的桥梁,“数字村志”的数字化特性为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志书从书架走向大众。

    邢孟军强调,要积极响应全市“新春第一会”发出的动员令,焕发“新”的状态,强化“实”的作风,迈开“进”的大步,推动“数字村志”往深做、往精做、往细做,成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引领者、示范地,交出“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的优异答卷。

    会上,县地方志办公室介绍宁海县“数字村志”相关工作情况,前童镇大郑村、深甽镇柘坑戴村、梅林街道花园社区以及“数字村志”指导员代表、乡贤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梅林街道花园社区党建村史馆、花园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