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尧(1912—2008),宁波鄞县塘头乡(今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上周村人。他毕生致力于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是中国昆虫学史研究的拓荒者,中国昆虫分类学的重要奠基人,为中国乃至世界昆虫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2年,周尧考入南通大学农学院,并对昆虫学产生了极大兴趣。大学期间,周尧开始研究蝴蝶,发表了《宁波凤蝶志》《宁波粉蝶志》等文章。1936年,怀揣着科学救国、农业救国梦想的周尧只身前往意大利那波里大学留学深造,师从著名昆虫学家西尔维斯特利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周尧悲愤不已:“报国之日短,求学之日长。不杀大虫,杀小虫何用。”于是,他毅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于1938年4月回国,投笔从戎,随军到了抗日前线。
1939年11月,周尧前往国立西北农学院任教,从此扎根西北,将自己全部的时间与精力都倾注到了教学和科研中。在60余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周尧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采集各类昆虫标本尤其是蝴蝶标本。他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育了大批人才。1986年,他在西北农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昆虫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昆虫科普教育基地。昆虫馆内所收集的120万号昆虫标本,绝大多数都是他收集回来的。
周尧一生主攻昆虫分类学研究,进行过20多个昆虫类群的分类研究,发表论著200余篇,编著《中国盾蚧志》等著作30多部。他编著出版的《中国昆虫学史》,成为中国昆虫学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1990年,周尧着手编写堪称中国昆虫学划时代的科学巨著——《中国蝶类志》,4年后编写完成。全书100万字,彩色图片5000余幅,包括中国蝴蝶12科366属1800余种及亚种,不仅编排了中国蝴蝶的分类系统,还严格审查了全部已有的中国蝴蝶的“中名”,填补了中国蝴蝶研究的诸多空白,为蝴蝶的生物学、遗传学研究和资源保护奠定了基础。
1998年,周尧编著出版了《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成为中国蝴蝶系统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书。1999年编写出版《中国蝴蝶原色图鉴》,2004年编写出版《世界名蝶鉴赏图谱》。由于对蝶类研究的突出贡献,周尧被誉为昆虫学界的“蝶神”。
1996年,周尧的家乡鄞县在美丽的东钱湖畔,建立了以周尧命名的昆虫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周尧及其学生采集的上万套蝴蝶和其它昆虫标本,还有他一生所有的著述。2022年,周尧昆虫博物馆新馆在鄞州公园二期建成开放,成为宁波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