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志(1900—1989),宁波鄞县鄞江镇(今属宁波市海曙区)人,早年投身革命、一生奉献于中国电力事业的红色工程师。美国记者斯诺在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中记载了他的事迹,评价他“有一种殉道者和热心家的精神”。
徐承志1900年出生于鄞县鄞江镇一户家境贫穷的农民家庭。以优异的成绩从宁波工业学校毕业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任教两年后,1920年末,徐承志进入上海美商慎昌洋行动力部工作,从底层的制图员做起,凭着过硬的技术,后来成为英办上海杨树浦电厂的电气工程师。
1923年6月,徐承志经宁波工业学校同学陈维毅介绍,与上海大学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电力行业第一名共产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他立下为党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徐承志领导发动了杨树浦电厂工人罢工,引发了全上海的罢工潮。他在工人中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吸收在工人运动中涌现的积极分子入党,建立了电厂第一个党支部及工会组织。
1926年至1927年初,上海革命斗争的形势极为复杂严峻,党组织安排徐承志转入秘密工作,并参与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徐承志遭到通缉,被迫离开上海回家乡鄞县隐蔽起来,暂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潜心专著,编写了《工程图学》,此书后成为工业学校教材。
局势有所缓和后,徐承志又回到上海,1933年出任上海中华铁工厂顾问工程师。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他积极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活动,并于1935年帮助从日本回国的沙文汉、陈修良夫妇回到党组织。
1936年6月,徐承志得知陕北中央根据地技术力量非常缺乏,遂率领中华铁工厂工人徐金林等一行6人奔赴陕北,参加红军。他被分配在吴起镇红军供给部工作,主要从事军工产品的生产,受到叶剑英、李克农热忱接见。
他把名字改为“朱一之”,“朱”即“红色”,“一”是“统一”,意思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统一中国。面对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的艰苦条件,徐承志克服困难,研制生产武器弹药。
1938年11月,中央南方局在桂林成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徐承志奉派到桂林开办活塞环厂,筹划抗日经费,并受李克农委托,掩护党的秘密机构与电台。
1944年,日军逼近桂林,他转移到贵阳。由于时局混乱,他再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徐承志先后在唐山发电厂、北京电力设备厂任总工程师,后任华北电力公司顾问。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厂为家,指导技术工作。女革命家陈修良称赞他“一生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又红又专的工程师”。
1989年,这位又红又专的工程师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