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情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概览(2022)
    • 阅读:
    • 时间:2023-11-21
    • 来源:
    • 宁波精神

       

      知行合一  知难而上  知书达礼  知恩图报

       

      城市口号

       

      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

       

      市树市花

       

      宁波市树为樟树

      宁波市花为茶花

       

      历史沿革及简称

        

          宁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新近发现的井头山遗址又把宁波人文起源的历史往前推进到 8000多年前。夏商时代,宁波称“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今境内设鄞、鄮、句章、余姚(一说西汉初置)四县,唐时称“明州”。唐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1986年宁波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域。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1988年3月批准为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1994年宁波被确定为中国副省级城市。

          宁波简称“甬”,早在周朝已有此称。“甬”字是古代大钟的一个象形,在鄞、奉两县的县境上,山的峰峦很像古代的覆钟,故叫甬山,这条江就叫甬江,这一带地方就称为 “甬”地。

      宁波概况

          宁波位于东经 120°55'至 122°16',北纬 28°51'至 30°33'。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宁波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全市山地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台地占1.5%,谷(盆)地占8.1%,平原占40.3%。

          宁波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市常年平均气温16.4°C,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0°C,一月份最低,为5.4°C。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 天至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0毫米左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常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

          全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3730 平方公里。全市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公里,根据2018年海岸线动态监视监测数据,岸线总长为1678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四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1个,面积277平方公里。

          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 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区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区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东海。

          宁波辖海曙、江北、镇海、北仓、鄞州、奉化6个区,宁海、象山2个县,慈溪、余姚2个县级市。共有73个镇、10个乡、73 个街道办事处、791个居民委员会和 2154 个村民委员会。

      东方大港

          宁波港是具有7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港口。据史料记载,在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就划桨行舟宁波已经有了港口的雏形。公元前4世纪,古越国营建了水军要塞句章港。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宁波港正式开港。公元752年(唐天宝 11年),日本孝谦朝3艘遣唐使船驶抵宁波口岸,掀开了港口1200余年的对外开放历史。一千余年的悠久岁月,宁波港历尽磨难,饱经凤霜。新中国的成立,使衰落的宁波港重获新生,港口发展蒸蒸日上。新中国成立之初,宁波港仅是年货物吞吐量4万吨的内河小港。2017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 10亿吨。

          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向内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欧洲、美洲、大洋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宁波港水深流顺风浪小,进港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30 万吨船舶可自由进出港。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120 公里以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

          宁波港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主要经营进口铁矿砂、内外贸集装箱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煤炭以及其他散杂货装卸、储存和中转业务。宁波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截至2022 年底宁波港域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 118个码头前沿最大水深27.5 米。2022 年宁波舟山港拥有集装箱航线300条其中远洋干线144条。全年宁波港域完成海铁联运145.2万标箱增长20.6%。

          202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比上年增长3.0%连续14年蝉联世界首位。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量6.4亿吨增长22%。全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35.1万标箱增长7.3%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77.8万标箱增长4.8%。

       

      人口与就业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61.8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8.9%。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户籍人口621.1万人,其中市区314.2万人。按性别分男性305.2万人,占49.1%,女性315.8万人,占50.9%。2022 年全市出生34556人。人口出生率为5.58‰,死亡率为 6.83‰,自然增长率为-1.25‰,2022年全市人口净迁入35157人净迁移率为567。2022 全市共办理居民结婚登记 39767对,办理离婚登记10982。2022 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4.4万人13.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完成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2.6万人。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77%。

      综合实力

          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7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16391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4369 美元)。2022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0.2亿元下降2.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7.8亿元增长125%。

      经济结构

      2022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413.5亿元增长3.29%第三产业增加值7908.8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之比为2.4:47.2:50.4

          截至2022 年底,全市累计实有市场主体130.4万户。内资企业52.4万户注册资本(金)6.4万亿元其中私营企业49.6万户注册资本(金4.9 万亿元.全市累计实有个体工商户76.5万户资金额820.0亿元。

      农业、农村

          202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产量71.6万吨,增长5.6%;肉类总产量9.3万吨,增长9.1%;禽蛋产量3.5万吨,下降5.4%;牛奶产量4.3万吨,增长2.4%;水产品总产量 114.0 万吨,增长 6.2%。

          2022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20家累计342家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52 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1家。新增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累计185家新增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4家累计480家。

          2022年全市新增慈溪、宁海2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累计达到3个。新增示范镇乡(街道)11个特色精品村38个截至年累计分别达到 78 个和231个。新增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4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3个累计分别达 119个和32个。

          2022年新增12条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累计40条。全市农家乐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3563 万人次营业收入42.4亿元。

       

      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339.4 亿元比上年增长3.8%。分企业类型看规模以上大、中、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8.5%和1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9%股份有限公司增长0.2%私营企业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 23694.2亿元增长6.6%其中出口交货值4133.8亿元下降0.1%。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润总额1413.7亿元比上年下降18.2%完成利税总额2308.9亿元下降10.4%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85.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5.7%。

      2022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742.7亿元,比上年增长 3.3%。截至年末,全市共资质建筑业企业1520家其中特级17家,一级250 家,二级458家,三级及以下795 家。

      2022全市增加值占比前十位的行业共实现规模以上业增加值4209.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8.8%。有13个行业增加值超过100 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12.6亿元。

      服务业

          2022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1.9%,分商品类别看,金属材料类销售额增长9.1%;化工材料类销售额增长19.5%;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增长 4.5%。

          2022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6.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分商品类别看,文化办公类增长46.2%,粮油食品类增长27.4%,汽车类增长9.7%,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

      80.3%。

          202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1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2986亿元增长13.6%。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 67家。

          2022年全市完成证券成交总额 12.0 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额6.5万亿元下降14.1%。期货代理交易额73万亿元,下降22%。继续推进“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年内新增内上市公司8家完成首发(IPO)融资69.6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114家。

      2022年末全市共有市级及以上产险机构31家寿险机构26家、专业中介机构87家。全年全市完成保费收入4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5.5万亿元,下降6.0%。全年赔付支出163.4亿元。

          2022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8.0亿吨比上年增长1.7%货物周转量4739 亿吨公里增长7.8%。全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0.5亿人次下降32.7%。

          2022年全市完成民航货邮吞吐量8.5万吨下降24.3%民航客运量616.6万人次,下降34.8%。全市完成铁路货物运输量3502.9万吨增长6.2%铁路客运量2964.3万人次下降35.8%。2022年末全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 9936 标台运营线路1226条。2022年2号线二期后通段开通运营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9公里,全市累计运营里程185.1公里全年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6 亿人次下降0.6%。年全市共有公共自行车2.7万辆全年累计租车1534.8万辆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车6135辆。

          2022年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2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房屋施工面积9660.8万平方米下降10.4%房屋竣工面积1628.4万平方米增长8.6%商品房销售面积1128.8 万平方米下降29.7%。

          2022年全市举办各类会展项目18个其中举办展览13个展览总面积37.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10个。全市共举办市场化会议超过1000场参会总人数超过10万人次其中800人以上大型会议6场。获2021-2022年度“中国会展品牌城市荣誉称号。

          2022年全市完成旅游总收入776.3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5.3%。接待国内游客5083.6万人次,下降 1.4%完成国内旅游收入775.6亿元下降5.3%。接待入境游客3.2 万人次完成入境旅游收入990.2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酒店75家其中五星级21家共有4A 级以上景区37 处,其中5A级2处共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9处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

      内外联动

          2022年宁波口岸完成进出口总额249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自营进出口总额12671.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出口总额8230.6亿元增长8.0%进口总额4440.7亿元增长3.4%。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国比重为3.01%。全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5903家。全年全市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3891.2亿元增长16.8%其中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450.4亿元增长17.8%全年对 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3266.5亿元增长4.7%。

          2022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0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年完成网络零售额2999.1亿元增长6.6%

          2022年全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717.5亿元其中出口额1148.7亿元进口额56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21.3%和25.1%。全年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650.8亿元增长23.7%。

           2022年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数410个合同利用外资5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3亿美元增长13.8%。至年末,累计有 72 家境外世界 500 强企业在全市投资156 个项目(分支机)。

          2022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91家比上年增长2.7%备案中方投资额39.6亿美元增长63.2%。全年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9.2亿美元增长2.2%。  

          2022年全市国内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8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全市落实财政对口支援资金5.02亿元,实施援助项目 70个。

      创新转型

          2022年全市完成专利授权量7.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 9611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6.9%新产品产值率为33.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02.1%171.3%49.8%。

          2022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1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599.3亿元增长16.7%。

          2022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14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5337家。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6.3%4.4%4.3%3.5%3.0%。

          2022年全市新引进大学生22.7万人,新增博士1130人,新增硕士10324人均创历史新高。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68家累计345家。新增高技能人才7.2万人累计达70.4万人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5家累计130家全年全市完成技能人才培训38万人。

      人民生活

          2022 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48元,比上年增长4.5%。按城乡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90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87元增长5.9%。

      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997元比上年增长6.2%按城乡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916元增长5.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514元增长7.5%。

      截至2022年末全市住户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174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2%。2022年宁波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较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202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8%2022年12月宁波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升0.2%同比上涨1.8%同比涨幅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排第9位

      社会事业

          2022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02所在校学生总数148.1万人。其中高校16 所全日制在校学生19.1万人普通高中85所在校学生10.3万人中职学校32 所在校学生6.1万人初中243 所在校学生22.8万人小学388 所在校学生55.5万人

          2022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8 项。新增1家国有博物馆——周尧昆虫博物馆年末全市累计国有博物馆 17家。奉化方桥顾家庄遗址入选“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60个城市书房20家文化驿站10家和乡村博物馆46家。年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 处。

          2022年全市共举办全国性以上赛事 22项。组队参加第十七届省运会共获得金牌386.75枚奖牌 792.75 枚和总分8218.75分均居全省第二。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设施 28231个总面积达2714.3万平方米。

          2022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16家医院204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家二级乙等医院11家。按户籍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 7.5张、14.1人、5.8 人和6.1人

          环城南路西延(环镇北路秋实路)、鄞州大道一福庆路(东钱湖段)一期建成通车快速路总里程已达142.1公里,中心城区形成“中”字型快速交通格局。新典桥、西洪大桥建成,中心城区过江通道达 30座有力助推“拥江”发展。新建(改造)绿道471公里实现576公里省级绿道主线基本贯通

          2022年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26.7万人、501.6万人、341.6万人、451.5万人和377.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分别为99.4万人和296.2万人。年末全市累计发行社保卡1003.3万张,社保卡金融账户激活率达71.2%。

          2022 年市县两级慈善机构募集善款9.2 亿元,救助支出7.5 亿元,帮扶困难群众58.6 万人次;截至年末累计事集善款达107.4亿元,救助支出87.6亿元,帮扶困难群众 619.6 万人次。

      生态建设

          2022年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9%在全国168 个重点城市排名第17比上年上升3位PM2.5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全年全市新增排污权交易138笔交易金额5222.1万元新增有偿使用1032笔金额1.94亿元。全年全市污水处理量8.4 亿吨,污水处理率为 99%。全市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 93.6%。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100%达标率。年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9 个。

          2022 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为 972.7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其中,工业用电量674.7亿千瓦时增长0.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134.2亿千瓦时增长21.3%。